-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無我無私才能理得心安》
*〈正氣歌〉開頭就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這跟《詩經》所說:「天生烝民,有物有則」,也跟《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思完全一致。
*任何物質,都有它存在運行、相互遇合的規矩,就像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它相生相剋的循環現象;做任何事情,也有其中最順暢的原理原則。
*這些理路,充滿在天地之間,而運用在日常生活裡頭,也許行使法門變化多端,但眞理的存在卻是永恆不變的。
*一個懂得依循眞理行事的君子,從理的方向來觀察萬物、處理人事,無論其中多少是非善惡,總能應付自如,因爲沒有私心我執。
*無我就是公心一片,公心一片就能清明在躬,眾生平等、冤親平等,事來則應事去則靜。
*如果有了我執私心,愛憎好惡在其中,免不了會任自己的情欲行事,那就可能昏昧不明,顛倒錯亂了。在行事過程中,當然也就難免阻礙重重、荊棘滿布了。
*有一個男人,老婆,媽媽,兒子掉進水裡載浮載沉,在如此緊急的時刻,他只能救起其中一人,請問他要救誰才好?救了媽媽,雖然孝順,但會被人說對老婆不義、對兒子不慈;救了老婆,雖然有義,但會被人說對媽媽不孝、對兒子不慈;救了兒子,雖然是個慈父,但一樣會被批評對媽媽不孝、對老婆不義。
*如果一直用私心我見去想,那是個三難的問題,是父子騎驢、矛與盾的問題,作繭自縛無濟於事;如果用天心眞理去行,那就去救見到的第一個人,或者三個中最危險的一個,因爲另外兩個還有可能自救,或者撑到被別人救起。
*救援的人永遠要站在公的一面,一有私心,就陷入分別對待,百般計較而終究無法心安理得。
來源:道法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