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那麼底下講,「問何法心言罔及為不思議。」底下給我們解答,這是大師用問答的方式來給我們說明。
「答,即解脫境界是。解脫境界,所以稱為不思議者,具含四義。一事相,境界無邊,故不思議。」那麼這是講事相。
「理性」是講理體,「境界深遠,故不思議。」一個是從;前面是俗諦上講,第二從真諦上講,三四是從中道上講。
第「三,理事無礙,故不思議。四以性融相,重重無盡,故不思議。」那麼這是從三諦三觀看這個境界,境界不可思議。
那麼從解脫呢,解脫是自在,「有二種,一作用解脫」,一種是「離障解脫」。作用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穿衣吃飯,
這個裡頭得大自在,這個裡面得到真正之樂,真實之樂,得自在,就是生活上得大自在了,不受環境所轉了,這個才真正得自在。
第二是離障,離障要相當工夫,離障是離煩惱、離生死,這個才是真實地解脫。像前面第一種作用解脫,一般有智慧的人,
有學問的人,他也能夠得到一部分。但是第二種得不到,第二種要真正修行人才可以得到。那麼講到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個通稱,
不是某一個人的專稱。凡是菩薩名號,統統是如此,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明瞭,在佛門裡面,菩薩有許多,佛也有許多;所說一切菩薩、
一切佛,都說自己,都不是說別人,全是代表自己,為什麼呢?自己本性裡頭萬德萬能,一個名稱只能表一個德。譬如說,你這個人多才多藝,
那個名片一拿出來,幾十個頭銜;一個不就可以了,為什麼要那麼多呢?一個不行,一個不能代表他的才藝,不能代表到完全,就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要把我們自己本性裡面德能完全顯示出來,那就用無量的名稱。果上來說呢,就是佛名;因上來說呢,就是菩薩名。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