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7-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誦此普賢大願王,是講修行,依這個方法來修行。一念是效果,一念是念到了一心不亂,到一心呢,那什麼罪都消掉了,
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二念,罪就生起;一念,罪就消滅。剛才給諸位那個表上,一念三千,有一個字是印顛倒了,
十個條目之下,地獄是瞋恚心,貪愛是惡鬼,貪是屬於惡鬼,瞋恚是屬於地獄,瞋心是地獄。這一段後面還有一行半也很重要,
我們把它念一念,在十六面第六行,「此善男子,善得人身,所獲福德,如偈云。」要緊的就是底下這首偈子,
這是經文,「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滿,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到這個地方。那麼這個兩首偈是說明成佛度眾生的大用。菩薩的示現,身分不一定,
他也是隨一切眾生的機緣。但是成佛的身分一定是非常尊貴。
所以我們看經典裡,凡是菩薩示現成佛,一定都是太子的身分,都生在帝王之家,這個要教化眾生,大家才能夠相信。你成佛教化眾生,
絕不是為名聞利養,絕不是為五欲六塵。為什麼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他統統具足,他能夠捨棄,他能夠放下,這個意思就是告訴你,
修行、成佛,比世間帝王還要尊貴,還要殊勝。因為富貴是一切眾生所追求的,那麼佛要教你放下。這是前面跟諸位講了,辨別利害,
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是真正的利;眼前看到好像是利益,其實是大害,為什麼呢?增長我們的煩惱,增長無明,增長邪見。
換一句話說,對於這些東西貪戀,生生世世永遠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害太大了,利益太少了。所以佛對這個事情看得很明白,
也叫我們看破,也教我們放下,這樣才能在一切法裡面,得真實殊勝的功德利益。佛作了一個榜樣給我們看,這首偈就說得很明白。
那麼下面呢,我們就不必說了,經題的大意就介紹到此地,向下,我們要看經文了。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