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7-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你看他對於學生,對一般信徒,見到人有過失了,他一句話不說,他從來不責備一個人,看到有人犯過了,他不責備。
但是人有好處,有善處,他讚嘆,他懂得樂教。他與大眾相處在一塊,在佛學院教學生,學生有過失,他不講話。
那學生自己怎麼曉得有過失呢?他有一個表示的方式,就是他那一天不吃飯了,所以學生曉得了,大概我們有了過失了,老師不說話也不吃飯。
於是大家反省,懺悔,那老師又吃飯了,他用這個方法,他不罵人,不責備人,對待任何人,和顏悅色,他用這種方法,所以感化很多的學生。
這是個人教學的方法不一樣,有些老師是要罵人的,還有老師要打人的。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這一段說明我們能讚的心,跟前面一科意思完全相同。這就說明唯有甚深勝解者才能讚,
能讚就是能修讚嘆如來這一願,這一個方法。十願,我們這才接觸到第二,但是已經有相當啟發的作用。什麼人能修?
要甚深勝解的人才能修。甚深勝解從那裡得到呢?是要從如來開導之下,我們才能夠獲得;如來不在世了,我們要從善知識,
從經典當中得到。解是理解,是通達、明了,勝是殊勝,而且要相當深度的殊勝的理解;解得淺了,做不到。那麼我們想現在一些人,
他為什麼做不到呢?他根本就不了解,他怎麼能做到呢?別說勝解了,根本就不解,甚至於許多,他解錯了,所以曲解了經意了,
這是非常非常地普遍;那個深之一字,更談不上了。深是要相當長時間的修養,才能夠達到深度的勝解。我自己經驗當中,
深度的勝解必須要長時期地教學相長,才能夠體會到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