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憂道不憂貧》
◎ 龍牙居頓禪師說:「學道先須學貧,學貧後道方親。」這告訴我們,要懂得「憂道不憂貧」,才是正道,所以出家人才以「貧道」或「貧僧」自謙。
◎ 涅槃經所云:「知足第一富」。所謂的「清貧」,並不一定是指物質財富的貧乏,更重要的是說明精神觀念的昇華。所以,知足清貧最常樂。
◎ 照相時焦距沒對好,拍出來的照片模糊不清,同樣的,人生觀知見不正確,對世間的事物也難以辦認。因此人生走向正知正見的正道上,是十分重要的。
◎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有果,許多人妄想不勞而獲,希望一夜致富,成爲一位大富翁,但是沒有耕耘,哪有收獲;沒有有付出的因,哪來成功的果?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善之人必有善報,爲惡之徒終有惡報。因果分明,絲毫不差,每個人都必須爲自己行爲接受業報。
◎ 我們不只要建立起善惡業報的因果觀,更應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把握住末後這場修道辦道的機會,來培植善因緣,讓人生不空過。
◎ 現代社會價値觀,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起了快速的變化,但是不管如何變遷,都不能偏離道。例如:當家庭和金錢相抵觸時,到底是家庭重要,還是金錢優先?
◎ 如果我們修道培德,有了正知正見,就會選擇家庭優先。因爲家庭破碎了,再也喚不回來;金錢失去了,還可以努力去賺。
◎ 修道、正見,就如人生道上的智慧雙眼,它可以幫助我們遠離錯誤的岔路,做出正確的抉擇,走向幸福光明的未來。
◎有一位富翁到一座小島上,當他見到當地的農夫,就問:「你們在這裡做什麼?」
農夫回答:「在種田啊!」
富翁說:「種田有什麼意思,多辛苦啊!」
農夫反問:「那你來這裡做什麼?」
富翁說:「我來這裡欣賞風景,與自然同在啊!我平時忙於賺錢,就是爲了這樣的生活。」
農夫回答:「這幾十年來,我們就是沒有賺錢,也照樣過著這種與大自然同在的生活啊!」
◎ 從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嚮往回歸田園的生活,現在的社會,物質豐盈,人心卻愈空虛;甚至過份縱情物慾,導致道德淪喪,人心浮動不安。
◎ 因此,若想重整道德倫理,可以大家建立清貧思想,道心行事,返璞歸真,重拾人人真心本性,回歸世界祥和大同。
來源:道法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