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42|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佛教的修持方法是什麼?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1-3 13:16: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佛教的修持方法是什麼?

  是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僅僅信仰佛教而不作佛教生活的實踐,那只算是種了一些將來成佛的善根種子,但卻很難得到即生的利益。

  佛教的修持,即是佛教生活的實踐。最主要的有四大專案,那就是:信、戒、定、慧。

  沒有信仰心,根本尚未進入佛門,所以,信心是學佛的基本要求。皈依三寶,就是信心的最初建立。

  戒的內容很廣,一般的要求,能夠持好五戒十善,便可以了;若能增受八戒乃至菩薩戒當然是最好的事。戒對於佛教徒的功能,好像戰場的防御工事對於戍守士兵的功能。若不先把五戒十善持好,根本沒有佛教徒的氣質;如不持戒而修禅定,也會落入魔境。

  禅定,是收心攝心而使心力不受外境動搖的工夫,這也是各種宗教共同著重的工夫,印度的各外道宗教都修定,中國道教的吐納以及西洋耶教的祈禱,也都是禅定工夫的一種。禅的功能,能使心念集中定於一境,唯有有了心定一境的工夫,才能體察到宗教價值的崇高偉大,才能得到身心方面的輕利安樂──絕非五欲之樂能夠相比。一旦有了這種心定一境的經驗之後,他的宗教信念也會加倍地上升,再要他不信也不可能。

  但是,禅定的工夫並不是佛教獨有的,佛教獨有的是指導禅定並脫落禅定之貪著的智慧,因為,禅定雖是不受外境動搖的內證工夫,一旦進入禅定,受到禅悅之樂,便容易貪戀禅悅之樂而不思離開禅定了。像這一類人,一旦色身死亡,神識便生禅天。但在佛教的境界層次中,禅天分為高下的八大等級,稱為四禅八定,四禅八定都是三界之內色界及無色界的天境,天的壽命雖長,卻未解脫生死,所以佛教只是把禅定當作修持的一種方法,而非修持的目的;所以中國的禅宗,雖然以禅為宗,卻是重開悟而不重禅定。悟,就是智慧的開發,唯有開發了悟透諸法實相的智慧,才能解脫生死而出離三界。

  事實上,有關修持的問題,最好是親近大善知識,才能摸著門路,本文不能詳加介紹,只能略舉如上的大概而已。讀者如有興趣,不妨參閱另一篇拙作‘怎樣修持解脫道’。(聖嚴法師著述)

來源:學佛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11-4 12:37:56 |只看該作者
佛教只是把禅定當作修持的一種方法,而非修持的目的;
所以中國的禅宗,雖然以禅為宗,卻是重開悟而不重禅定

中國禪宗 是附佛外道
中國禪宗認為,無須深入禪定 也能開悟。這完全是外道邪說

真正的佛教 很重視禪定。
佛陀說,若不修禪定 不能成佛
因為諸佛 都是在禪定中 開悟成佛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如來智慧日。 無漏摩尼珠
不從餘處生。 禪定海中出

《長阿含經 卷八》不習禪定。無有智慧
《大般涅槃經》若不修定。世間之事尚不能了。況於出世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若不修定。不能趣入解脱之門
若能修定與法為緣。決定解脫 速證菩提


不修禪定,就不可能有出世智慧,就不可能開悟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0-11-4 14:16:0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4 14:21 編輯
一旦進入禅定,受到禅悅之樂,便容易貪戀禅悅之樂不思離開禅定了。像這一類人,一旦色身死亡,神識便生禅天。但在佛教的境界層次中,禅天分為高下的八大等級,稱為四禅八定,四禅八定都是三界之內色界及無色界的天境,天的壽命雖長,卻未解脫生死,

佛陀常在禪定中
因此,「不離開禪定」才是正確的

《大寶積經》
眾生不能知 如來之境界    
如來常在定  解脱不思議    
法界不相雜 唯佛力能知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三世如來出于世 爲諸眾生說四食   
段觸思識為其四 皆是有漏世間食    
唯有法喜禪悦食 乃是聖賢所食


聖賢都是常在禪定中,以禪定法喜為食。不吃世間食物

-----------------------------------------------------------------

禪定有很多等級。世間禪,出世間禪等
若有人貪著禪悅,此人應該是初學者
不應該拿初學者當例子,來否定 禪定 的重要性

《正法念處經》
若常一心念。 樂修禪定業    
此樂能。 非謂著欲樂   
 

佛陀鼓勵弟子 應該 樂修禪定。
樂修禪定 的「樂」不屬於, 貪著欲樂
反而能 讓人透過禪定,遠離 諸有為.有漏法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安住禪定 而於禪定 不生愛味

-------------------------------------------------------------------

《放光般若經》
安足於禪。 便處於神通。
天眼徹視 天耳徹聽。意知他人宿命所從來


很多人錯以為, 一入禪定,便呆呆不動,什麼事都不能做
這是錯誤的認知。
禪定高手 都是在禪定中,利用天眼 天耳徹見他人宿命,預知未來,遊歷他方...等
在禪定中 可以做很多 世間凡人做不到的事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0-11-4 14:35:41 |只看該作者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如來 即是無礙禪定境界。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滅除諸業障。 禪定最第一
禪定難思議。 是諸佛境界


若不修禪定,就不可能成佛
因為 諸佛境界 即是 禪定境界

因此 若不入禪定,就到不了諸佛境界

--------------------------------------------

四禪八定 都還不是 諸佛的禪定境界,
必須修到「無所依止禪」才算進入了 諸佛禪定境界

《佛說華手經》
佛住不動變  威德如須彌
壞諸外道論  特映大千界
其心不能見  入無依止定
入定而無依  是佛不思議

《大寶積經》
菩薩入禪定時。離四識住處。不依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亦不依止今世後世。
入如是定都無所依。是菩薩入禪其心愛樂。為欲入於無上解脫定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00:1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