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繼往開來,古道今揚》
*我們返古,返回古聖先賢之道,不可隨合潮流。張載說:「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這才算天地第一等人,這才算天下第一等事。
*最明顯的是三教聖人的宏揚與篤行實踐,這三位聖人貢獻人類最大。
*老子主張清靜無爲、順應自然天理、清虛自守、卑弱自持、返璞歸眞、與人無爭;
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普渡眾生、萬法歸一;
孔子講道德、說仁義、行忠恕、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由內聖而外王、兼善天下。
*道家講「無」,佛家講「空」,儒家講「仁」,其救人救世之心,則是「殊途同歸」,最後都能達到人生究竟,到了聖佛的最高境界;其實三教一理,聖佛同歸,都是謀人類幸福,天人太平的。
*老子云:「彩筆畫空空不染,利刃割水水亦然,人心若似空與水,繁冗何能作羈纏。」
*孔老夫子勉勵弟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因此大家要立志於道,培養自己的德性才是。
*朱子學說:「聖人千言萬語,只是存天理,滅人欲而已。」
*論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陸象山強調,他認爲君子和小人的分別,就在於義利兩字。如果念念不忘濟世救人,便是君子,相反的,斤斤於個人的名利得失,便是小人。而今日一般學士大夫,只讀書不問國事,便是爲利。至於一手拿著聖賢的書,而一心卻在高官厚祿,更是爲利。這些都是十足的小人,象山這番話,完全秉承孟子義利之辨。
*陸子九淵講:「尊德性。」格物:格「物欲」之物。朱子熹講:「道問學。」格物:格「事物」之物。二人互不相和。今天吾們得明師一點,明白本來自性。先尊德性爲本;道問學爲用。格物,格外來之事物,酒色財氣要格除;內在的貪嗔癡愛,七情六欲也要格除。他二人所說的並行不悖,體用兼修,自然明明德矣!
*修心的方法就是大學三綱領八條目。將這些物慾格除出去,這就是「格物」。我們用天理良心做事,「致知」就是達到用天理良心來做事。
*有德有才是聖人;有德無才是賢人;無德有才是小人;無德無才是庸人。我們應該以科學爲用,以道德爲本,人人講道德,世界自然太平了。
來源:道法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