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譬如說他到寺院來,他很有錢,出一點錢,出個十萬八萬的,在他那個十萬八萬,九牛一毛。而且貢高我慢瞧不起人,
他有錢瞧不起別人,所以是以傲慢之心來修;而且修的時候沒有誠意,好像是憐憫這種意思,所以心不清淨,福修得不圓滿。
而果報沒有人天福報,果報多半是在三途去了,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那個貧窮人修福,他心誠,他謙虛,恭恭敬敬去修布施。
雖然他布施得少,十塊八塊的,他虔誠;而那個十塊八塊對他來講數字相當之大,他收入少,十塊八塊可能是他一天生活費用,
兩天生活費用,乃至於半個月一個月生活費用,他只有那麼一點點,在他布施的時候,比例是太大了。如果是貧窮要飯的,
你看經典裡面講要飯的貧夫,討飯的,人家給他兩文錢,他這兩文錢拿去供養佛了,是他全部的財產,全部供養了,這個福報大了,
是他全部的財產,全部拿出來了。那個有錢人拿個十萬二十萬,不是他全部,是他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那裏能夠比得上人家全部拿出來。
你明百這個道理,不是貧人不能修福,貧人往往修的福報比富人不曉得大多少。所以天道真是公平,富人不會永遠富,貧人不會永遠貧,
富人到來生就貧了,貧人來生就富了,真是風水輪流轉,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富貴不但學道難,修福也難;貧窮人修道容易,修福也容易。那麼為什麼講三世怨呢?就是第一生他修了福了,第二生享福,
享福的時候他就不修福了,剛才講縱修福也不清淨。到來生的時候,這一生福報享完了,來生就要受苦了,三世怨。這是佛勸勉我們一定要著重在修慧,
慧裡面有福,那就不至於了;慧裡面有福,有福的人修更大的福報,這是他真正有智慧。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他讚嘆三個人,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
第一位是孔老夫子,人家修的福是真大,孔老夫子修的是法布施、法供養,所以他的子孫一直到今天,他的家道不衰;我們現在考試院院長孔德成就是他的後代,
生生世世家道不衰,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找不到第二個。這個就是法布施、法供養功德之大,孔老夫子一生修法供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