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7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皇帝不當,卻選擇三番五次出家當和尚,梁武帝蕭衍入戲太深了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1-10 15:54: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皇帝不當,卻選擇三番五次出家當和尚,梁武帝蕭衍入戲太深了

2020/11/10 來源:指點江山
普通八年(公元527年),梁武帝蕭衍第一次捨身出家了。


史上信佛的皇帝很多,如清朝的順治,不過,這些皇帝更多則是讓世人多了些談資,而蕭衍不是簡單的出家禮佛,他還研究佛學,自己親自講解《大般涅槃經》。東漢傳入中國的佛教,在南北朝時期進入了高速發展,看蕭衍的做法就不奇怪為何那時的佛寺會迅速遍及大江南北了。



當時,南梁都城建康(南京)就有佛寺500多座,而且都是豪華裝修,僧尼人數更是高達十多萬人,並且還擁有資產。當時還有一個現象,和尚有勤雜人員,稱為「白徒」,尼姑有「養女」。這其實已經嚴重影響南梁的國家發展了,寺院的人口數量居然差不多是南梁總人口的一半。

於是,就有大臣就上書,建議讓那些白徒、養女回家務農,這樣各方面都可以得到發展。結果,蕭衍卻用自己的行動給出了答案:出家。這算哪門子解決方案呢?他如果就此安安靜靜的穿上僧衣也就罷了,他第一次出家就三天,回來後就改了年號,大赦天下。


後來,也有位女皇帝武則天,每次有大動作前都會去寺廟,比如:殺來俊臣。此手法和蕭衍同出一轍,以宗教的力量來固權自己的皇權。不過,蕭衍是真的沉迷於佛教,二年後他再度捨身出家,那麼,這次待了多久?第11天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兩天後還俗。



在外人看來,這位皇帝是不是在過家家啊,哪有如此玩法?蕭衍還真的就喜歡往寺院跑,後來,又出家了一次,這次的「贖金」也是兩億錢。第二年,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此時,有人明白了,這位皇帝就是變相往佛寺里送錢啊。

對此,郭祖深形容道:「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


其實,佛教信眾人數的激增,離不開當時的大環境,這一時期戰亂不斷,老百姓就將寄託放於信仰。而這時的國君若是和佛寺交好,就等於獲得了很大的支持,這其中,達成的籌碼也不複雜,就是金錢。若是直接動用國庫支持宗教,沒準會招來群臣非議,若是「贖人」,那就是另一個概念了。



蕭衍此舉可謂是用心良苦。一方面他用出家測試了群臣的忠誠度,看這些大臣是否捨得出錢來贖他;另一方面則將自己塑造成了「菩薩皇帝」,試圖將君權神話,這其實也是很多皇帝都做過的事情,後來的宋徽宗就給自己上了個道號: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只是大家真的願意有這樣一個君主麼?

一次,兩次,三次,群臣都出錢了,第四次時,是朝廷掏的錢。結果呢,第二年就爆發「侯景之亂」,轉年蕭衍餓死於台城。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位於江蘇省丹陽市雲陽鎮三城巷北,南靠其父梁文帝建陵,北毗其子梁簡文帝莊陵。修陵東向,三座陵墓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


蕭衍其實很明白,當年他能登基,靠得就是武力,為何晚年他如此醉心於佛教,還不止一次表示虔誠之心,這裡除了君權外,是否還有其它因素呢?



只能說蕭衍「入戲」太深了。史籍說蕭衍晚年聽不得任何「逆言」,個性變得很是固執且封閉。在一次次進出寺廟的過程中,他得到了心理上的另類滿足。在朝堂,他雖是一國之君,但群臣還是可以反駁他;在寺廟,雖然穿著僧衣,但他依舊還是皇帝,重要的是:沒人再會和他去計較什麼了。

此時的蕭衍在佛教中尋到了某種「共鳴」,他需要「膜拜」,這在朝堂上無法實現,但在佛寺中很容易。只是他也明白,自己若沒了皇帝身份,這個也將不存在了,於是,就出現了接二連三的「贖人」場景。壯觀吧,每次都是過億的代價,蕭衍內心是得意的,只是,他的國家也開始風雨飄搖了。

並且,漢傳佛教吃素的傳統,就是從蕭衍這開始的。他對佛經很有研究,找到吃素的理論依據,下令僧人必須吃素,還要求全國僧人也要這麼做,包括祭祀宗廟也要用蔬菜。蕭衍將精力大把用於研究佛教理論,其實,也是一種掌控欲的表現:知其精髓才能更好地為己所用。




只是國家的管理並不是靠一些理論,還得有人真正做事。不過,此時的蕭衍全然不顧這些,國家的命運遠遠沒有自身的感受來得重要。所以說,蕭衍晚年的幾度出家,應該可以解讀為:自身在尋求內心和外界的平衡,他渴望個人權力崇拜的永恆。

只是這一切在政治上很難做到,他需要換個場景,而興起的佛教剛好為其提供了一個空間,他也以為自己找到一個完美選擇。但是,史實一再證明,國家和個人之間,往往要捨棄一方,才能成全一方,蕭衍最後選擇的是自己的愛好,那麼,就等於要將那個寶座拱手讓出。

參考資料:

【《梁書·本紀第一·武帝上》、 《梁書·本紀第二·武帝中》、 《梁書·本紀第三·武帝下》、 《資治通鑑·梁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7 11:4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