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5-4-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98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10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他是光復大唐的忠臣,卻被無情流放死於路上,為何會有這樣下場
2020/11/10 來源:史海魅影
武則天依靠著太后的身份,和她長期積累下來的政治資本,順利奪取了大唐的政權。她作為一代女皇,確實有著自己厲害的地方,可她這樣的女人做皇帝,就會引發不少的麻煩,比如自己的皇位繼承問題。武則天在名義上是李家的人,可她自己畢竟不是姓李的,歷來也沒有女人做天子的先例,那麼她的皇位到底是給自己的娘家人,還是給自己的孩子呢?這在朝中也是引發過一些爭論,武則天倒是選擇了自己的兒子,可她本身就是一個比較狠辣的女人,隨時有可能殺掉兒子把皇位留給別人,幸好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迫使她交出了政權。
自此,李唐政權又得以恢復,武周成為唐朝歷史中的一段插曲。幫助皇帝恢復了江山,張柬之這些人也是有著再造社稷的功勞,他們一開始也獲得了皇帝的賞賜,可隨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年邁的張柬之不僅被排擠出中央,更是死在了流放的路上。他為了國家付出極大,自己領導神龍政變的時候已經是八十歲的人了,可他才剛剛靠著政變幫助國家恢復,緊接著就被排擠,從他政變到被迫害致死,前後才不到兩年的時間。張柬之的死確實是有些可惜,李顯這樣的舉動未免有些過河拆橋的意思。
那麼張柬之為何會受到李顯這樣的對待呢?其實這與當時混亂的政局有著一定的關係。張柬之的功勞確實很大,有很多人認為他是投機主義者,無論他發動不發動政變,李顯恢復李家的江山這件事都不會被改變的。可實際上,當時李顯要想接過皇位可沒那麼容易,武則天在生命的後期,重用了二張兄弟,他們倆人不僅是武則天的面首,能隨時在宮廷裡面侍奉她,掌握了內廷的權力,還靠著武則天的提拔,在朝中擔任了要職。甚至李顯都迫於壓力,主動向皇帝請求封張氏兄弟為王,朝中官員也是紛紛去巴結二張兄弟。
他們倆人不僅身在中樞,還是武則天的近臣,到了神龍政變前,他們已經具備了影響女皇決策的能力。二張兄弟和李顯等人的關係不見得那麼親密,反而是這些武氏臣子們,看到女皇這麼寵愛二張,想盡了辦法去巴結他們。因此一旦放任他們繼續掌權,他們是極有可能協助武家奪取江山的,武則天其實並不堅定,她曾經猶豫過到底要不要讓兒子繼位,她也是有其他的人選,像武三思這些人,都曾進入過繼承人的考慮中。因此,李顯的位置還是不穩固,由於忠於李氏的勢力已經被武則天嚴厲打壓了,一旦武則天改變了主意,那李家的天下就真沒有了。
張柬之的提前動手,除掉了二張兄弟,不僅拔出了威脅李家的重要政敵,還幫助李顯提前復位。可他這麼做就把自己放在了非常危險的境地中,因為張柬之等人所領導的政變,只是把武則天給逼了下來,可他們並不能打擊武家的勢力。這點武則天早就考慮過了,她擔心日後李家復位,自己的家人會受到清算,於是她就把李唐絕大多數的宗室都給殺掉了,剩下的只有自己親生的兒子,還有一些極為偏遠的旁支。李顯復位之後,可他畢竟是武則天的兒子,他是不能反對自己的母親,他也就不能對武氏下手,相反,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他還積極和武氏合作。
因此,張柬之的處境就非常不妙了,他是迫使武則天下台的主謀,這就導致武三思這些人重新掌權之後,就開始瘋狂迫害他,他們對於張柬之這樣的人是沒有好感的。為了維護武家的勢力,張柬之就受到瘋狂的打擊,偏偏朝中絕大多數的臣子其實對張柬之等人的行為並不滿意,武則天能當政這麼長時間,也是有著一定原因的,她在朝中大力提拔諸多的寒門士人,這些人對武則天還是非常感激的。像姚崇等人就對武則天退位去世感到非常難過,對於他們來說,武則天下台也不代表什麼,武后的影響依舊存在,如果否定了武后,那麼他們這些由武后提拔的人又該怎麼立足呢?所以張柬之等人成為朝臣們打擊的對象,他們這幾個功臣其實權力沒有那麼大。
神龍政變確實要得益於他們的努力,可像李顯,李旦等人的協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問題是這些人掌握大權之後,他們對張柬之這類的人也不放心,畢竟他們的功勞比較大,而且有過發動政變迫使皇帝退位的行為。在政局動盪的當時,這些人是很難受到皇帝的信任,看起來張柬之等人的冤案,是武三思,韋後這幾個人的行為。實際上若是沒有朝臣勢力,和皇帝李顯的允許,這些功臣是不可能這麼輕易就被排擠出去的。後來張柬之等人得到了平反,那也是由於李顯這一脈沒能保住皇位,李旦這一脈取得了天下,他們當然就不用刻意維護李顯一朝的很多惡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