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34|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聖嚴法師:隨相而離相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哥哥你好色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1-15 11:27: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聖嚴法師:隨相而離相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每一天的作息之中,一定會跟身邊的人事物發生互動關係。有了互動,就免不了生出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得意的時候,沾沾自喜;失意 的時候,就消沈頹喪。這是一般人的反應。可是,如果我們有智慧,可以洞燭這些喜怒哀樂的來源,不過是一種粗糙的、表面的心理反應,我們的情緒,就不容易被 這些外在的現象所牽動。

佛法的智慧告訴我們,當在處理生活上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件時,只要自問已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並且也已經盡一切努力,做最適當的選擇,就可以心安理得了。至於選擇之後的成敗得失,不必耿耿於懷。這就是所謂的「隨相而離相」。

我之所以特別強調「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是因為一般人很容易以自己的立場、好惡,來對某件事下判斷;因此,不免在取捨、應對之間,引起許多煩惱。依自己的偏好和習性做判斷,往往是一股衝動,缺乏反觀自省的功夫,通常也顧不了是不是有後遺症,當然就後患無窮了。

因此,做事之前,先要求「盡人事」,就是隨相,也就是隨緣;已經盡了力,成敗在天,勝不驕,敗不餒;也不爭功諉過,那就是「離相」。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所以,隨相需要智慧;離相,也需要智慧。

不過,這個修養的境界,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達到的;一般平常的人,多半還是隨著外在的環境而悲喜交加。倘若能把隨相離相當作修養的目標,就可以時時拿來提醒自己。那麼,不論悲或喜,都不會太過沈溺;縱使跌倒了,也會趕快爬起來,不至於一蹶不振。

來源:學佛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11-15 14:16:3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16 10:15 編輯
聖嚴法師:隨相離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離諸戲論 絶諸分別。無此無彼 離相無相
遠離尋伺 過尋伺境。無想無相 超過二境。


根據佛經,離相 就等同 無相
無相了,何來還有「」可??

根本是 自說自話,亂扯一通
這就是佛陀所說的「像法」(偽佛法)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00:1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