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這個是講行願之相。身語意,這身口意是造作惡業的工具,惡業是它造的,那麼懺悔還要它來懺悔。諦閑法師這個註也註得很好,
他說「貪瞋癡是業因,惑也」,迷惑啊!「身口意是業緣」,因如果沒有緣不會結果,因沒有緣他不會造作,這個果就是造作。
所以內有貪瞋癡,外藉身口意來造作,那麼所造作的業一共有三類,一個是善業,一類是惡業,一類是無記業,他這個地方講不動,
就是無記業,無記業說不上善惡。那麼懺悔,當然善業不需要懺悔,無記業就是說不上善惡的也不需要懺悔,所以懺悔是專對惡業。
不過在此地又有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善與惡的標準很難辨別,這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不但在我們不容易區別善惡,就是整個佛法裏面善惡也有好多層次的標準。
譬如通常我們講五乘佛法,這是講了最簡單的,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這是五乘佛法,五乘佛法就五種不同的標準,
善惡五種不同的標準。有些高標準的善,大善,在我們看起來是惡,怎麼對他是善呢?實在沒有標準。嚴格地講標準從心地生的,
可以說一個原則,這個原則是永遠不變的,不管有多少層次,不管是三乘五乘,都是守這個原則,能夠叫自他身心清淨的就是善,
能令自己、能令別人身心清淨,就是能夠達到覺正淨的,這是真正的善。如果叫自他心地染污的,就是迷惑,迷邪染,那統統是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