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冥冥之中有定數──神龍與韋丹
唐朝江西觀察使韋丹,外祖顏真卿是書法、文學名家。
韋丹年近四十科舉不中。一次騎著跛驢到洛陽中橋,正好看見有個打漁人捉到一隻大黿,有幾尺長,放在橋上。
那隻黿呼吸很微弱,就快要死了,很多人圍觀,要買回去做菜吃。韋丹很憐憫牠,便問漁人黿值多少錢。
漁人說:「給我二千錢我就賣給你。」當時天氣寒冷,韋丹只有隨身的衣褲,沒有什麼可典當的。於是他就用騎的跛驢換了那隻黿並隨即放生,徒步而去。
當時有一位胡盧先生,占卦算事,非常靈驗。韋丹就找他給自己算命。
胡盧先生高興地說:「我的朋友元長史,談起您來,讚不絕口,很想認識您。您可以和我一起去見他。您的福壽,到了他那兒自然就會知道了。」
於是,兩人結伴來到通利坊,見有一扇小門,上去敲了敲,有人答應,開門請他們進去。
走了幾十步,又進了一個板門,再走十多步,才看見大門。
建築宏偉壯麗,是模仿公侯的家院建造的,隨後又有幾個丫環出來迎客,都美麗非凡。客廳陳設新鮮華麗,異香滿室。
不一會兒,走出一個高大魁梧的老人,眉毛、鬍鬚都已發白,自稱元浚之,見面就先向韋丹禮拜。
韋丹很驚慌,急忙向前拜禮說:「我是個貧賤的書生,想不到老人家卻對我這麼客氣,我實在是有所不明。」
老人說:「在我快死的時候,承蒙您的搭救,才活了下來,怎能不報答您呢?講仁義的人不把這事放在心上,然而受恩的人就想要用死來報效了。」
韋丹一下子明白了,知道他就是黿。
老人準備了珍奇的飯菜,款留了他們一整天。
到了傍晚,韋丹要告辭回去,老人從懷裡拿出一卷文字,送給韋丹說:「我知道你要問命運如何,所以我到天曹去記錄了你一生的官祿和行止的地方,就算是報答吧!這裡的有和無,都是你的命運決定的,貴在預先知道就是了。」又對胡盧先生說:「請借五十緡錢給韋丹君,讓他再買一匹馬,以便早日動身西行,前往長安趕考,以滿我的心願。那份案卷,你們共同拆閱。」韋丹向他再次拜謝而去。
第二天,胡盧先生如約而來,二人共同拆閱那份案卷。
只見上面詳細記明了:韋丹將在明年五月份的科舉考試中,進士及第;又在某一年被委任為尉官;然後有十七次升遷。每個都有詳細的年月日和時辰,最後在某一年升任江西觀察使,至御史大夫為止。再過三年,當廳前皂莢樹開花時,壽數將盡,就應該返鄉北歸了。以後再就沒有寫什麼了。
韋丹平常像寶貝一樣帶著它。自從科舉考中後,一直到江西任觀察使,每次被授一官,日月時間都沒有差錯。
洪州刺史廳堂前面,有一株皂莢樹,年深日久了。民間傳說:此樹開花,地主大憂。元和第八年,韋丹在位,有一天早晨皂莢樹忽然開花了,韋丹於是辭去官職,在回家的中途就死了。
當初韋丹遇到元長史,很覺怪異,以後每次經過東路,就到舊居去尋訪,但總也尋訪不到。
到胡蘆先生那兒去問,先生說:「那是神龍呀,變化無常,怎麼能找到呢?」韋丹說:「如果是那樣,怎麼能有中橋之禍呢?」
胡蘆先生說:「遭遇困難險惡,凡人和聖人,神龍和最小的動物,都是不能避免的,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摘自正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