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那麼換一句話說他們無明,就算是別教佛吧!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那麼十地等覺妙覺位這是別教佛,破十二品無明;無明有四十一品,
他才破十二品,後面還有許多還沒破的,他還有餘啊!還有餘的那麼多他還沒破。如果藏教佛那就更多了,四十一品無明,
一品都沒破,所以這叫有餘,這是講這個意思。底下這一種講「無餘涅槃」,無餘依有兩種,一種是「謂鈍根阿羅漢,厭苦欣寂,
灰身泯智,餘跡既寂,故稱無餘。」其實證得涅槃,諸位要曉得,身體都在呀!所以涅槃在活的時候證的,不是說死了才叫涅槃。
但是此地講無餘涅槃,真的,他身不要了,而他是證得涅槃之後不要這個身體了,叫灰身泯智。灰身是把這個身燒掉,泯智,智是分別心,
所有一切分別執著通通斷盡,這個心清淨,他喜歡這個境界,這是一種定性阿羅漢,他們很樂意住在這個境界裡,這個境界有很高的享受,是這一類的人,這稱為無餘依。
那麼另外一類雖然證得阿羅漢了,他的身體還留在這個世間,還能夠幫助別人,教化眾生,那麼他身體還在,這也叫做有餘依涅槃,加個依字,
他沒有灰身泯智,他的身體還留在世間,所以這個也叫做有餘涅槃。那麼第四種叫「無住涅槃」,這個多半是大菩薩,佛與大菩薩,他們真的證得涅槃了,
他不住涅槃;對我們凡夫來講他不住生死,他沒有生死;對聖者來講他不住涅槃,他生死涅槃兩邊都不住,這叫做無住涅槃,這是最值得讚嘆的,
在佛門裡面佛與大菩薩統統都是這個境界。「謂出障真如」,這個障就是煩惱障、無明障,這兩種障他都破了,都超出了,所以「大悲般若時常輔翼」,
大悲是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悲心從清淨心裡面流露出來,憐憫一切眾生。又有大智慧,般若智慧也現前了。「由大悲故,不住涅槃」,
因為他要像小乘一住涅槃的時候就不能利益眾生,所以他不住涅槃。他可以走他不走,不是他沒有能力走,像我們塵世娑婆污穢的世界,他有能力離開,他不離開,這是慈悲。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