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這在此地討論了這個問題了,「此科屬自利」,就是常隨佛學屬於自利,「第九」恆順眾生「屬利他」。「至第十,
將此二利功德,及前七科行願之福,盡皆迴向三處也。」第十願是總迴向。這兩願是自利利他,二行之體,不能恆順眾生就不能利他,
不能常隨佛學就不能自利。佛教一切的設施是為眾生的,不是為他自己的,所以佛教的設施是因時因地因一切眾生機宜而有所不同,
不是一樣的;原理是一樣的,決定修覺正淨,這是一樣的,但是形式上來講,就是儀式上不一樣。我們在今天在全世界看,每一個國家的佛教不一樣,
在儀式上不一樣;每一個地區不一樣,乃至於每一個寺廟有每一個寺廟的修行作風,也不一樣,的確它是因人而異的。我們怎麼曉得它的原則原理是相同的呢?
譬如說所依的經論,理論依據不一樣,各人有各人依據的經論,經論這麼多,但都是佛說的,沒有話說。方法呢?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修行的方法也不一樣,修什麼諸位要曉得,修三皈依啊!
你看看古今中外只要是佛教,它統統不一樣,你問問他早晚課誦裡頭有沒有三皈依?統統都有,只有這個是一樣的,三皈依是一樣的,
古今中外學佛的人,三皈依是一樣的。那麼你就曉得八萬四千法門修的什麼東西?修的是覺正淨。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覺而不迷;
皈依法,法是正,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淨,淨而不染,決定相同;就是方法手段盡管不相同,儀式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他修覺正淨相同的,
這個就是佛法。由此可知三皈依的重要,離開了三皈就是外道,就不是佛法,所以佛法一入門從三皈依開始,就是先把修行的宗旨告訴你,
你這一生就是學這個東要,千經萬論也是說的這個東西,這三寶,三寶是講自性三寶。那麼這講迴向三處,這三處就是菩提、眾生、實際,就是這三處,後面會講到的。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