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你沒有看到的時候,我不貪,到時候一樣起貪心,不行啊!范仲淹那個時候,我們講他不貪財,這可以說真的,
他那麼樣窮困,挖到人家藏的金子,他一點不要,把它埋起來,這真叫不貪。你沒有經歷這個境界不能說,所以菩薩一定要經歷,
什麼樣境界他都要經歷,在這裡面去練自己的清淨心,歷事練心這叫修行,不經歷這個境界,那怎麼叫修行,那不叫修行。
所以今天一看到境界現前的時候,馬上要逃避,這不行。這即使修行,修小乘,絕對不是修普賢行願,不是修大乘。
修大乘一定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隨喜當中成就功德就是定慧,成就自己定慧。定慧實際上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樣樣經歷,不著相,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善財童子這五十三參,每一次參訪就是練這個功夫,就是金剛經上講的。
所以金剛經古德提倡是有他的道理,它真正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但是一部經也只有幾句話是最高指導原則,這是釋迦牟尼佛給須菩提尊者所說的,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練這個,從初發心到無上道,就是練這兩句話。不管什麼境界裡頭都是不著相、不動心,這是你自己裡頭練功。外面怎麼樣?
外面要隨順、要歡喜,要恆順眾生。裡面要不著相、不動心,這是菩薩修行法,修證無上菩提唯一的妙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