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1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老子《道德經》中的常用成語!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1-30 13:37: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老子《道德經》中的常用成語!


《老子》中的成語,有的在歷史上常被引用,而今生疏了;有的至今仍鮮活地被我們不時運用。如「與時俱進」、「內聖外王」、「相濡以沫」、「螳臂擋車」、「薪盡火傳」等等。

還有一些成語,古今的意思已經有變化了,如「功成名遂」,原指成就了功業,才有聲名,後引申為功績和名聲都已取得。「吐故納新」原義為吐掉故氣,吸收新鮮空氣,今天多用於人事組織方面的更新。意思上的差異,正是古今語言的發展。原創是古人,發展是後人,但還仍然是有源的成語。

《老子》中的成語,是他的思想及其生活的一部分。古人的思想與經歷,與今人仍還有許多相通之處的,現選出一部分,供讀者體會:

1、玄之又玄

幽昧深遠,不可測知。後泛指事理非常奧妙難懂。

出處:《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功成不處

成功以後而不以為是自己的功勞。

出處:《道德經》第七十七章:「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3、功成不居

任其自然存在,不占為己有。後用來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4、和光同塵

本意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體現。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隨俗而處,不露形跡,不顯鋒芒。

出處:《道德經》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5、多言數窮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時。比喻話說多了就會影響、限制和羈絆自己的行動。政令繁多反而更加讓人困惑,難以施行。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天長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

出處:《道德經》第七章:「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7、功成身退(功遂身退)

大功告成以後,自身引退,不再做官。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目迷五色

「五色令人目盲」,是說五色紛呈,使人眼花繚亂。

出處:《道德經》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9、寵辱若驚

君王以居下為道,得之則驚喜,失之則驚恐。

出處:《道德經》第十三章:「寵物若驚,貴大患若身。」

10、虛懷若谷

意指胸懷像山谷那樣深而且寬廣,形容十分謙虛

出處:《道德經》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11、見素抱樸

現其本真,守其純樸。謂不為外物所牽。

出處:《道德經》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12、絕仁棄義

一說: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復到人的本性;二說:不樹立仁義的典型、不倡導仁義的標準,放任人的本性做出獨立的判斷和取捨。絕、棄:消滅、摒棄。

出處:《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德。


13、道法自然

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 「自然而然」的。「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知白守黑(知雄守雌)

知白守黑,是意在教人處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對錯,而外表要裝成愚鈍,對世俗之流既不讚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塵世,與「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實乃大隱於市之道。韜晦自處的處世哲學。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15、去甚去泰

事宜適中,去其過分。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九章:「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16、佳兵不祥

好用兵是不吉利的。

出處:《道德經》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詳之器,物之惡也 」

17、將奪固與

軍事或外交上常用的一種策略,要想奪取占有,暫時先放棄。

出處:《道德經》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18、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到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終究逃脫不了天法的懲處。

出處:《道德經》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9、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謂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

出處:《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0、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辦任何事情,自始至終都應慎之又慎,這樣才不會出現差錯。故老子「慎終如始」的名言告誡人們辦事應有始有終,始終如一,這樣才不致把事情辦糟,這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出處:《道德經》第六十四章:「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1、金玉滿堂

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22、哀兵必勝

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後指因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出處:《道德經》第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23、被褐懷玉(被褐懷珠)

身穿粗布衣服而懷抱美玉。比喻雖是貧寒出身,但有真才實學。

出處:《道德經》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24、小國寡民

國家小,人民少。

出處:《道德經》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25、雞犬相聞

現指人煙稠密。(其實與原文相甚遠)

出處:《道德經》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紫宸道】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7 09: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