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3-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智度論裡面給我們舉了十個例子就是說明發菩提心之後,他的態度就不相同了,我們今天所謂是風度、儀表,
他自自然然就起了變化;現在也所謂是氣質不一樣了,變了,不是凡夫的氣質了,是佛菩薩的氣質了,不相同了。
那十種呢?第一種親近善友,他所交往的都是真正的善知識,都是身心清淨、正知正見,他跟這些人往來。當然與這些善知識往來,
常常受善知識的熏陶,氣質那有不變的道理,一定會變的。第二,他知道供養諸佛,供養諸佛不必多說,我們十大願王第三願就是供養佛。
第三,修習善根,這在前面都說過了,三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癡,再加上大乘的善根精進,他認真地修學。第四,他有非常殊勝的志向,
他要求最殊勝的法門,這是能夠看得出來的。在一切法裡面那一個法門最殊勝,這是不言可喻,在華嚴經裡面給我們講得非常地清楚明瞭,
那是念佛求生西方世界,這是最殊勝的法門,真正發了菩提心,沒有不求生西方淨土的。第五,在待人接物當中,心地清淨、慈悲、柔和,
不會有暴躁的行為。第六,遇到苦難能忍,決定不會怨天尤人。第七,慈悲深厚,待人接物真正的慈悲。第八,深信平等,
平等是佛給我們講的生佛平等,眾生與佛平等,萬法平等。如果你能夠深信佛所講的平等的理,你在一切境緣當中,決定不會起貢高我慢的心,
謙虛恭敬的心才能夠生得起來。第九,愛好大乘佛法,能夠以大乘佛法幫助一切眾生。第十,求佛智慧,一定是求如來果地上的無上正等正覺。
這是講發心的十個樣子,十種相,我們也應當要知道的。這些在慈舟法師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裡面都引用的有,大疏裡面是更詳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