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9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9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修行與道心
實質上也是修道之人,應如何去修,如何去證呢?《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說常清靜的核心是“清靜”二字,“清靜”二字直指人心。人心不死,道心不活。人心被後天的貪、嗔、癡等障迷,使心生煩惱,情隨事遷。所以我們要好好體悟清靜二字的深刻涵義。
修道之人,以清靜為妙,以無心為要。要常清常靜,常清者,萬念頓息也,心念安穩如泰山崩於前而不懼驚;常靜者,是諸念不起,如水入大海,水乳交融,不起波瀾。正陽帝君詩曰:“可歎蒼生錯認心,常將血肉當黃庭。三途墮落無春夏,九界升遷少信音。便向仙街萬罪籍,遂從道路脫寒陰。吉凶兩岸無差錯,善士高升惡士沉。”正是告誡後人去人心、守道心的名言至理。
道心亦無情無欲,無形無象,只要除凡心,存道心,自然七情摒除,六欲不生。凡心即貪欲妄念之心,但人為萬物之靈,道心是生來就在的,所以凡心與道心是同時存在的,就看修行人如何用智慧除貪、嗔、癡等貪欲的心魔,《晚課經》中大啟請曰:“種種無名是苦根,苦根除盡善根存,但憑慧劍威神力,跳出輪回五苦門。”這就是告誡我們慧劍常佩,除去心魔。這樣才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深更遠,故曰:人心不死,道心不活。
太上《清靜經》曰:“人心好靜,而欲牽之。”人心本靜,然時常被外物干擾牽纏,心轅意馬。心像頑劣的猿猴一樣,一下飛出十萬八千里,無邊無際;意又像脫韁的野馬,奔騰馳騁不受控制。凡心紊亂,干擾人的元神,使得元神、元氣、元精相游離,人如行屍走肉,六根、六賊、六塵、六識更害於六神,心神不寧而常墮於輪回輾轉之中。若人元神合於元氣,元氣存於元精,自然與道合真,與德合其行。
《功課經》中有懺悔文說:“遂至報對升沉,輪回輾轉,受諸苦惱,無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認六塵之幻,沉溺愛河。”這就是說明萬罪根源,由人心所為,一念善惡也在人心所定。祖師慈悲垂憫後輩我等,早時醒悟,早覺人生,早活道心,免遭三塗五苦之罪,跳出輪回五苦之門。修行到一定層次,要再提升境界,要持之以恆,行常人不能行之事,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在心地上下非常之大功夫,放下心中執念,捨棄假我,煉就真我,使真我不生不滅,不去不來。如此要借假修真,萬不可認假為真,而把真我丟失。
生活中無處不是道,道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無所不包,無所不載。修行人要身體力行,做好當下,做好自己,勿以善小而不為。常言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祖師教育我們要外修功徳,內煉性命,做到方方闡教,處處開壇。功德是廣義的,涵蓋面廣泛。
修行之人要自覺自悟,自度度他,講經說法,修橋補路,治病救人,送診施藥,立觀度人,弘法印經,等等。功德無大小,起心動念,皆由心造。修行之人要以歷代祖師為榜樣,以戒為師,以律為範。多言無益,關鍵在於行,我們奉之、敬之、效之、學之、修之、行之、持之、恒之。天道無親,天道酬勤!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