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5-4-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96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0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孔子箴言故事】舉賢用人——無求備於一人
2020/12/06 來源:齊魯微訊
《論語·微子》記周公(旦)告訴他兒子魯公(伯禽)用人時「無求備於一人」,這也是孔子的用人思想。《說苑·善說篇》記著孔子與子路的這樣一番對話:
子路向孔子問:「管仲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孔子說:「是個值得肯定的大人物。」子路不同意這個意見,他舉出許多事例,說:「管仲曾經遊說過齊襄公,襄公並不高興,可見他沒有辯才。他要立公子糾而沒辦到,是無能。他家中的人在齊國受到殘害,他無憂患之色,是不慈。他的主人失敗後他被戴上鐐銬,他站到囚籠里不覺慚愧,是不知恥。當年齊國公子小白被他射中,小白後來用他,他甘心為小白(齊桓公)效勞,是不貞。和他一起輔佐公子糾的召忽失敗後死去,管仲卻不死,是不仁。這種種表現,怎麼能說他是一個大人物呢?」
孔子說:「你這只是表面上看問題,其實事情很複雜:管仲遊說齊襄公不悅,不是管仲不會說話,而是襄公水平不高。他要立公子糾,沒有辦到,不是他無能,而是未遇時機,未逢明主。他家中人在齊國被殘害而無憂色,不是他不慈,而是知事已至此,自己的力量達不到。他受小白重用,甘心為小白效勞,不是不貞,而是能權衡事物的利害、輕重。召忽死了,管仲不死,不是他不仁,而是情況不同。他認為沒有必要跟著這位昏庸的人主去死,召忽只是統率三軍的將領,戰敗死了名聞天下。而管種卻是個能治天下的奇才。因管仲輔佐齊桓公,在齊國實行了一些發展生產、兵強馬壯的政策,使齊國多次會合天下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的一代霸主,對天下人都有好處。由於齊桓公稱霸,外面的少數族不會進入中原,我們不會穿上落後民族的衣服,不會使我們多年來的文明受到損害,如果管仲也和那些普通人一樣,不明不白地死在路邊,那對天下又有什麼好處呢?不要因為一個人有些缺點,就全盤否定這個人,看人要看大節,不要求全責備啊!」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聖賢一樣有過,何況凡人?周公在用人上「無求備於一人」,說出了用人的基本原則。桃園三兄弟徐州失散,曹操要收服關羽這個大材,關羽提出「降漢不降曹」。既投降曹操,還看不起曹操,曹操都能答應。又提出:「一旦得知大哥劉備的消息,馬上離去」。把降曹當過路站。為了得到這個人才,曹操也答應下來。當年作風不正的劉邦重用了陳平,日後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孫武癱在事上,不能下地,一樣出謀劃策,指揮作戰。「無求備於一人」就是用人之長,避人之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