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第五種「由初」,初是什麼?我們初發心的時候曾經發過這個願,「謂由初發心時,有願在先,願常處惡趣,乃至饑世身為大魚,
即名為代。」這也是講釋迦牟尼佛因地行菩薩道的事情,在饑荒的時候,菩薩示現大魚,故意游到岸邊被人捕去,
他們可以能夠飽食解決他的饑荒,那個魚是菩薩變現的,這是真正以身代苦,但這也不是我們平常人可以做得到的。
第六個意思是「同真,謂願是修善,苦是修惡,二修皆性具,故曰同真。」善惡無自性,性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悟了就是善,
迷了就是惡,所以就是自性迷悟不同而已;相不同,作用不同,體是同的,所以體叫同真。「以即真之大願,潛至即真之苦處,
令彼潛消即名為代。」這就是諸佛菩薩冥冥之中加持一切眾生,所以有一些人做惡,他會受良心的責備,那就是佛菩薩加持的。
有一些人做惡他良心也沒有自責的,這就是佛法裡叫一闡提,沒有善根,這種人是少數,畢竟不是多數。
譬如前幾天報紙上判刑那個賣餿水油的,法官問他有沒有後悔的意思,他一點都沒有後悔的意思,這在佛法叫一闡提。一闡提是斷了善根的人,
斷善根的人果報一定在地獄,他是一點善根都沒有,造一切惡事不知道後悔,沒有良心責備;我們一般講喪盡天良,沒有良心,這個罪惡是很重的。
只要還有一點良心在,佛菩薩冥冥之中都會幫助他,所以他的良心常常會發現,一定能夠改過自新。那麼第七「指體,菩薩以法界為身,
自他不二,故眾生受苦即菩薩受苦,無有異也,故須代苦。」這就是佛菩薩為什麼要發心代眾生受苦,那就是佛菩薩的觀念跟我們不相同,
我們不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知道,他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是真正的自己,所以眾生苦的確就是自己苦,眾生樂確實就是自己樂,所以後面講到恆順眾生就是基於這一個道理來發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