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3-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譬如將來你們要是真正讀普賢行願品,應當以大疏為主,像我們現在用的註解可以作參考,一定要用大疏為主,
這就不一樣了,這是主修的教科書。再看第三種人,「唯誦聖言,不解義意,依傍聖教,求名求利,違自所誦,亦名惡人。」
這樣的人也有,打著佛教的招牌去求自己的名聞利養。甚至於他也講經說法,你聽聽也講的沒錯,其實他解不解義呢?不解義。
不解義怎麼能說得出來呢?依照別人註解說的,自己是真正沒有能夠懂得。為什麼?自己要是真懂得了,他絕對不求名求利。
所以看破、放下是一不是二,看破是學問,放下是功夫。你說我看破了,放不下。假的,看破沒有放不下的,沒有放下就是沒看破;
名聞利養沒有放下,對於教義就是沒有通達,就是不解。真正通達教義的,會求世間名聞利養,會染五欲六塵,沒有這個道理的。
所以這一點我們自己要提高警覺,我們自己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還沒有放下,自己要覺悟我這個經雖然天天在讀,意思沒有讀透,沒有真懂得,這對自己是一個很好的警覺。
有些人自己以為懂得了,而事實上他放不下,那是假的懂得,不是真的懂得,真正的懂得沒有放不下的。就正如這些教理,
佛說的這些八萬四千法門,你要對於淨土是真正懂得了,對於整個佛法真正懂得了,你要不取淨土才怪了,沒有這個道理。
為什麼?你識貨了,真正識貨了當然取最殊勝的,這一定的道理,沒有話說的。你自己一定依最殊勝的法門修,你傳授給別人也一定是以最殊勝的法門送給別人,這是無可置疑的事情,我們自己要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