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得長壽繩 李清成仙記
隋朝初年,青州益都(在今山東)城裡,有個名叫李清的人,家裡世代經營染坊。他從小喜歡學道求仙,經常請來齊、魯一帶的方士和道人,恭恭敬敬地款待他們,誠心誠意地向他們求教,卻始終沒有什麼結果。然而,他並不因此而灰心。
求長壽之繩
李清的財產很多,一向是州裡的大戶,他的子孫及內外親戚有一百多家,都能夠很容易地在益都城裡做買賣賺錢。每當李清生日那天,他們就爭相前來饋贈禮物。在他六十九歲生日的前十天,李清忽然召集親屬,擺起盛大的酒筵,然後對大家說:「靠著你們的勤奮努力,各自能獨立生活,所以我的收入很富裕。但是我穿布衣、吃蔬食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哪裡還嚮往什麼奢侈豪華呢?你們念我是年老的長輩,每年都送我生日的衣服和娛樂的物品,長期以來,我把這些得到的東西封存在一間屋子裡,從來沒有去看過。白白耗費你們的金錢,來增加被我視為糞土的財富,究竟有什麼必要呢?幸虧老天爺保佑,現在又快到我的生日了,我知道你們肯定會像往年一樣,又要準備祝壽的禮物,所以先跟大家商量一下,請你們別再按過去的常規辦事了。」
兒孫們聽了都說:「祝壽的事情自古以來就有,不這樣做,又怎麼能表示小輩們孝敬的心意呢?希望您不要阻止,免得親戚故舊們心裡不安。」
李清說:「如果你們的心願確實不可改變,那麼就請按照我的需求把東西送來,可以嗎?」
兒孫們都說:「我們願意聽從您的吩咐。」
李清說:「請你們每人送給我粗、細麻繩各一百尺,合起來算一算,可以達到幾萬丈,這就等於用這來延續我的壽命了,豈不是很好嗎!」
兒孫們都說:「我們一定照您的話去辦,但您提出這樣的要求一定是有原因的,不知能告訴我們嗎?」
李清笑著說:「這件事最終是要讓你們知道的。我是世間的俗人,夢想求道成仙,精神和心力日夜勤苦到如今已有六十年了,卻沒有一點成功的跡象。現在我年紀已經老了,身體也衰朽了,這副筋骨最多不過還能活兩三年,我想趁耳目腿腳還能聽從使喚的時候,去實現我早年的心願,望你們不要阻擋我。」
李清說到這裡,站起身來指了指城南那座高入雲霄的山峰,只見它山勢巍峨,俯瞰州城,峰頂卻從中間裂開,劈開山崖的山豁彷彿成了一道關口。這座山雖然離李清的家有十里路遠,但那飄浮的輕雲,飛掠而過的鳥兒,好像近在咫尺,清清楚楚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李清接著說:「根據《圖經》上說,這山叫雲門山,老百姓也稱它為劈山,歷來傳說是神仙居住的洞府。凡是想得道的人,都對它十分嚮往。我打算在生日那天坐上大竹簍,用轆轤把自己縋下山谷去,另外用一根細繩作信號。倘若竹簍無法向前,我立即牽動細繩,你們就把我拉上山頭。如果下去以後遇到仙人,能夠實現我的宿願,我也定會回來的。」
兒孫和親戚們都流著眼淚勸他說:「山谷裡幽暗空曠,深不可測;何況山精木魅、蛇蟲怪物,什麼東西不隱藏在裡面嘛?您怎麼忍心將自己寶貴的身體投入到那裡去,這難道是求得長生不老的必經之路嗎!」
李清說:「這是我的志願,如果你們一定要加以阻攔,那麼我就只好背著你們私自去做了。但這樣我就得不到竹簍、粗繩等足以保障我安全的物質條件了。大家聽後知道無法使他回心轉意,就只好共同按他的要求去準備。
揮別 入山
到了李清生日那天,親戚鄰里約有一千人左右,都帶來了麻繩,天亮前後一起集合到山頂上。於是李清揮手辭別他們,坐進竹簍,用轆轤牽著繩子縋下山谷。
過了很久,李清雙腳著地,發現谷中非常黑暗,抬頭仰望天空只有手掌一般大小。摸摸四面的山壁,估計周圍地面只能放得下兩張蓆子。他正在躊躇間,忽然發現東南方向有個洞穴,可以俯著身子進去。他丟下竹簍走進洞裡,起初感到非常狹小,但往前走了不遠,就能夠伸腰了。這樣大約走了三十里路,前面開始明亮起來,不久便到了洞口。只見山水風光,雲煙草樹,彷彿不像人間所有。
李清向遠處望了好久,只有東南十多里的地方,隱隱約約似乎有人居住。於是他加快腳步走去,到了那裡發現有座很陡的台,底部的台階極其高峻,只有南面可以上去。他懷著虔誠的心情向上攀登,感到非常恐懼。
登上高台以後,看見台上殿堂屋宇十分整肅,其中有四五個道士在走動。李清上前敲了敲門,立即有個守門的道童出來問他是什麼人,他答道:「青州染工李清。」
道童照著他的話報告進去,只廳堂中有人說:「李清他來了。」於是道童叫他走上前去。李清惶恐地趨步跪拜,又廳堂前有人遠遠地說道:「不應當現在來,為什麼這樣匆忙地來了?」於是就叫李淸一一拜見各位真人。
這時已到正午時分,忽然有位白髮老翁從門外進來說:「蓬萊山霞明觀丁尊師新近來到,眾聖君命我邀請諸位真人到上清仙境去赴會。」於是,真人們一起動身前往,臨行時對李清說:「你暫且留在這裡,千萬不要打開北面的門。」
真人們走後,李清一個人在院子和殿宇中來回觀看,同時打開了東門和西門,心裡覺得有些飄飄然,自以為從此可以永遠留居在仙境了。接著,他來到殿堂北面,看見北門斜掩在那裡,門縫中透出一線亮光。這時他忘記了真人的告誡,隨手推開門向外張望,原來下面是青州,一處處熟悉的房舍和庭園,清晰地映入他的眼簾,心裡頓時湧起思歸的感情,過了很久才平息下去。
正當他在後悔想要回去的時候,真人們已經從上清仙境回來了。其中有位真人說:「叫他不要打開此門,他還是違犯了戒令,說明他心不誠,成仙期限未到。」於是拿出一隻裝有濃白色酒的瓶子,倒了一碗給李清喝。接著對他說:「你可以暫且回去。」
犯戒再返人間 世事皆非
李清苦苦地叩頭哀求,又說:「我沒有路回去。」真人說:「你最後是要到這裡來的,但現在時限還沒有到。你不必擔心沒有歸路,只要閉上眼睛,等腳著地時就到家鄉。」
李清不得已,只好流著眼淚向他們告辭。這時真人們又互相商量說:「既然讓他回去,就應當使他能夠生活。」
李清自恃家裡財產富足,認為他們說這樣的話是不了解自己。但真人們還是讓他到堂內閣樓上去拿了一軸書來,並且對他說:「你回去以後,如果生活沒有依靠,可以用這部書養活自己。」
於是,李清遵照真人們的吩咐閉上眼睛,頓覺身體像隻飛鳥騰空而起,只聽耳邊風和水的聲音互相衝激,轉瞬之間已腳踏實地!他睜開兩眼一看,面前就是益都城的南門,這時時間才交申時末(約下午5時前)。
環顧城外的護城河與田間的小路,好像跟過去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四週的房屋、樹木以及人們的衣著,卻已經完全變了樣。他孤零零地走了好久,路上竟沒有遇見過一個相識的人。
李清回到自己的故居,發現早晨離開時那寬敞的住宅和大門,也變得面目全非。這時,家門左邊的染坊裡走出一個人來,看見李清後就上前攀談。他自稱姓李,並且指著前後的房屋說:「這些都是我祖上過去的產業,先祖李清曾經是益都城裡有名的財主,聽說他在隋文帝開皇四年(公元584年)生日那天,自己用繩縋下南山,後來不知去向,因此家道就破落了。」
李清聽後,久久地默不作聲。他隨即告別那人,在城裡找了一間房屋住下來。從此改換姓名,絕口不提自己過去的事情。他把真人給他的書拿出來閱讀,發現原來是治療小兒各種疾病的藥方。這一年,益都城裡小兒傳染病流行,凡經過李清的醫治,沒有不立即痊癒的。不到一個月,他的財產又重新猛增起來。這時正是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李清的名聲很快傳遍了青州,齊、魯一帶跟他學道的大約有上千人。
到了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他成仙的期限終於到了,於是忽然辭別門徒,說:「我到泰山去觀看天子舉行封禪的大禮。」從此便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
資料來源:(唐)薛用弱《集異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