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3-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一面,「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所有益我善知識,
為我顯示普賢行,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這兩首偈是重頌,就如同前面所講的十地經裡面的十願,就是第八願。
在本經裡面講是不離願,不離諸佛、不離善友,善友就是我們常講的善知識,善知識就是與我們同修行的人;如果就狹義上來說,
這是同修普賢行的人,廣義來說就總括了一切大乘佛法,凡是修學大乘佛法都叫做同行者,這就是有廣義、狹義兩種說法。
「於一切處同集會」,這一首裡面一共四句都有一個同字,可見這個字很要緊。如果不是同行、同會、同等、同學,那就不是不離了,
不離必定要有這四同;特別是這個行門,這個行門的目標是求生西方淨土,由此可知凡是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的人,可以說與普賢行就屬於同行,
同一個志願,因此我們希望與大眾在一塊共修,集會就是共修。怎麼叫同等呢?等是等普賢菩薩,身修禮敬,口修讚嘆,意包括的範圍就非常之廣了,
特別是指三種迴向,恆順眾生、常隨佛學、普皆迴向都是偏重在意業,這是同等的意思。
一切行願,前面講十條那是講的綱領,如果就本經來看,經上一共給我們列出像出世間品一共講了兩千法門,那兩千法門都是普賢行;
兩千還是略說,所以普賢行門無量無邊,此地稱為「一切行願同修學」。這一首完全講的自己發願要修學,那麼要怎麼個學法呢?
下一首偈就說「所有益我善知識」,益是對我有利益的這樣的善知識。什麼人對我有利益呢?說實在的話,沒有一個人對我們沒有利益,
一切眾生對我們統統有利益,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心。孔夫子過去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他那裡講的師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善知識;必是必定,不會說是沒有的,必定有我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