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3-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你自己不肯做就不能夠影響別人,自己做到再跟別人解釋,人家相信,人家也肯做。所以諸位要記住演說,滿是表演,
所以佛門說法是活活潑潑,不是呆呆板板。有些人說法師說法在台上又有動作,那個不莊嚴,應該閉著眼睛規規矩矩不動這樣說法,
那樣去著眼。你打開楞嚴經看看,釋迦牟尼佛一會兒舉手,一會兒振身、擎拳,他不就是帶動作的嗎!楞嚴經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多活潑啊!
一會兒舉個拳頭問阿難尊者,我這是什麼?再把它張開,這是什麼?叫阿難尊者答覆。這一問一答都是帶動作的,活活潑潑的。
所以要曉得說法的目的是叫人理解,許多動作是幫助人理解,這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要叫他理解得深刻,他印象深,他常常能想得起來,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想起來,這就叫觀照。
所以你經文不熟,沒有深刻的印象怎麼能提起觀照的功夫,沒有觀照的功夫就不能得真實的受用。觀照就是一種警覺,古德常說迷不怕,
妄想也不怕,怕的是你覺悟遲了,覺悟要快。覺悟怎麼快呢?必定是經文熟悉,理論透徹,記憶深刻,一觸到境界的時候立刻就能提起警覺心,
真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所以這一段意思就很重要很重要了。後面說它的殊勝功德利益,「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依照普賢行願來修學,所以這一卷經清涼大師特地為我們說明華嚴關鍵修學的要領,可行可保,整個華嚴經的修行就在這一卷經文裡面。
這一卷要真正做到了,整個華嚴經都做到了,那麼我們可以說這一卷經是華嚴經的精華。八十卷經是這一卷經的解釋,是這一卷經的演義,真正的精華就在這一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