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3-13
- 最後登錄
- 2025-4-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153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76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歷史上孫策到底有多恐怖?看看曹操是怎麼說的
2021/02/04 來源:不甘侃歷史
在赤壁之戰過後曹操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子當如孫仲謀」,此話乃是曹操讚揚孫權,年紀輕輕便能帶領軍隊,而且行事作風也頗具一代領袖的風範。孫權乃是孫堅的次子,孫堅還有一個長子,他便是孫策。
孫策在三國時期享有很高的評價,在民間有言,「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這話的意思也是非常明了的,說的就是如果孫策不出意外,在中國歷史上,根本就不會存在三國這段歷史。言外之意就是說,孫策肯定會一統天下。
當然了,如果孫策真的可以一統天下,那就沒有曹操、劉備什麼事情了。當然了,孫權更是不會為了打敗曹操,而去跟劉備結盟了。那麼在歷史上的孫策,他的實力到底有多恐怖?孫策真的如民間傳言一般厲害?其實,這話我們說了不算,還得看看當時曹操是怎麼說的。
前言
公元191年,孫堅也就是孫策的父親,帶兵與董卓的亂兵數次交鋒,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最終孫堅卻因為盟軍內部失衡,彼此鬥爭,而選擇回軍江東。
不過非常不幸的是在孫堅回歸途中上了袁術的當,孫堅當時攻打荊州,雖然前期打了勝仗,但是後來卻中了黃祖的計謀。孫堅本人也在峴山被射而死,一代將星也就此沒落。
孫策另起門戶
在父親孫堅死死,長子孫策起初不得不跟袁術聯合,孫策不惜認了袁術為義父。但是與呂布不一樣的是,孫策想的不僅僅只有利,他所圖的卻是整個天下。
當時孫策是帶著父親所留下的數千子弟兵去投奔袁術的,《三國志·吳書一》記載:興平元年,從袁術。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而袁術呢,也因為得到像孫策這樣一個義子而高興不已,只不過在此時孫策早已想到要自己創業,一來替父親申冤,二來以整個家庭的日後作打算。
而且袁術這個人,當年掌管18路諸侯的糧草大權,不過在大軍真正需要糧草的時候袁術卻擺起架子,不撥給孫堅一石糧食,心裡的小算盤其實已經暴露於野。而孫策,他也是深深知道袁術這個人,是一個反覆小人。
在平定會稽之後,孫策便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任用賢才張昭、張紘、秦松等人為謀士。也是從此刻起,孫策便決定收攏其父之前的舊部,打算成就一番事業。
後來,孫策與袁術決裂,平定丹陽,收降太史慈,並且結識魯肅、周瑜等英才。公元199年,孫策打算聯合,曹操、董承、劉璋等人進攻不臣之心的袁術,不過此時袁術已經病死,帶著他的皇帝美夢永遠消失在了人間。
一統江東
公元199年末,孫策大敗黃祖為其父孫堅算是報了仇。
在周瑜、呂范、程普等人的幫助下,孫策把黃祖打得丟盔棄甲。並且,得到了無數的錢財、還有兵士。《吳錄》:鋒刃所截,猋火所焚,前無生寇,惟祖迸走。獲其妻息男女七人,斬虎、(狼)韓晞已下二萬餘級,其赴水溺者一萬餘口,船六千餘艘,財物山積。在有了人才,還有軍隊、錢物之後。孫策便向東進取豫章,當時豫章太守華歆見到孫策如此勇武,便不戰而降。
與此同時,整個江東基本上被孫策占有。從孫策寄人籬下到他穩坐江東,前後花了不到10年的時間。這是什麼樣的速度?簡直難以想像,當然了這也得益於其父孫堅留下的強精精兵,加上有魯肅,張昭,周瑜這樣的人才輔佐。
遇刺身亡
正當孫策實力強大之時,不幸的事情也隨之而來。俗話說「人無完人」,而孫策就是太過於自我,自以為自己武可勝項羽,在一次出遊之時,孫策被昔日的仇人所傷,身中數箭,最終也是回天乏力,不久便死於江東。
在孫策臨死之前,交代了兩句話,「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後來把自己的印綬交給了孫權,讓他舉賢任能,以三江之險固守江東,以待天下諸侯混戰,伺機而動。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
孫策的死,非常遺憾。本是一個大好的時機,若以孫策的統領能力,加上從旁協助的魯肅,張昭、周瑜等人,可以說在當時整個天下都很難找到敵手。
當時的劉備不用多說,一個無城之主而已。對於孫氏來說,就只剩下一個曹操。當時,曹操忙著跟袁紹對戰。換句話來說就是,孫策就是死在官渡之戰前後,如果這個時候孫策不死,他便很有可能帶兵奇襲許都,如此一來漢獻帝,那就可能要被帶到江東水上來玩了。
如果真的這樣,那麼曹操面臨的局勢就非常慘了,即使是在官渡打敗了袁紹,那麼他也將無家可歸,到最後只能被孫策吞併。
曹操說孫策
孫策這個人的實力到底怎麼樣呢?關於對孫策的評價,我想只有曹操是最有資格說話的。
在孫策一統江東之後,曹操他也是非常的擔心的,不過孫策跟呂布不一樣。呂布,有勇無謀頂多算是個打手而已,然後孫策就不一樣了,他手底下能人非常多,而且孫策也能任用他們的計謀。
因此,曹操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他在私底下對謀士郭嘉等人說了這樣一句話,在《吳歷》之中是有記載的,《吳歷》:曹公聞策平定江南,意甚難之,常呼「猘兒難與爭鋒也」。曹操聽說孫策平定江東之後,說了這7個字,「猘兒難與爭鋒也」,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就是很難和孫策較量。
曹操生平很少說這樣,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但是面對孫策,他卻說了這樣的話。不但如此,曹操還和孫策聯姻了,曹操之所以這樣做,他其實就是為了穩住孫策。如果,在與袁紹對陣的關鍵時候,後方城池有個什麼閃失的話,那麼老曹他這輩子就算是完了。
當時曹操為了向孫策示好,把自己弟弟的女兒下嫁於孫匡,而且還讓曹彰迎娶孫賁之女,就連孫權也受到了曹操的徵召,並被舉為茂才。看看這恐怕是曹操這輩子做得最低調,而又最不情願的事情了。
史料記載:
《三國志·吳書一》:曹公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辟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曹操對待孫策,他是不敢與孫策交手,而且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因為,孫策所帶之兵皆擅長水戰,而曹操所帶之兵只能在陸地之上逞強。
因此,綜合來看,如果孫策不早死,當時就算是郭嘉在世,恐怕曹操也難以和孫策相匹敵,況且孫策身邊還有,周瑜、魯肅,程普等精英團隊成員的輔佐。
孫策一生,擊走劉繇、平定會稽、襲取廬江。而且,孫策極善用人,身邊的百姓,兵士都願意為他效死命。你說像這樣一個領導,他能不成就大事嗎?只可惜,孫策死得太早,如若不然,天下沒有三國,這也猶為可知?
就連曹魏名士劉曄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孫策多謀而善用兵,你想一下,在那個混亂的時期,有如此能力,他不是諸侯就是坐鎮一方的統帥。總體說來,孫策的實力,足以震懾曹操、袁紹、袁術,當然了當時還未立取功名的劉備,他更是難望其項背了。
不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但至少,孫策如果沒有被刺殺,那麼三國的走勢肯定是要改變了的。當然,最終如何發展,還得跟曹操、孫策之間的情形演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