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6-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楹聯中的道家智慧
門聯: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
上聯中,“典”與“司”同義;“午”在十二時辰中肖“馬”。“典午”就是“司馬”之意。東晉皇帝之姓就是“司馬”。葛洪在羅浮建庵時,東晉皇帝就叫司馬衍。而“三清苑”,是指此處為供奉上清、玉清、太清三位天尊的道家宮觀。上聯點明了沖虛觀的建築年代和宗教性質。下聯之意較為淺顯,是指出沖虛觀所處的位置——朱明洞在道家中所處的地位——第七大洞天。因為上下聯字數相等的需要,上聯僅五個字,下聯就不能寫成“朱明第七大洞天”七個字,而只能作縮寫處理為“朱明七洞天”。但是不能忘記;朱明洞是道家第七大洞天——朱明曜真洞天。而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七洞天是四川峨眉山——虛陵洞天。現在有些文章或資料多稱羅浮山為第七洞天,實在是將羅浮山在道家的地位降了十級。
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巒朝紫府;
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啟玄門。
聯中“四百峰巒”是指羅浮山432峰。“紫府”即“紫宮”,也就是“天宮”,上界神仙居住之所。而“五千道德”乃指被尊為道家經典的老子《道德經》,其字數為五千字,故雲。
羅浮山終日雲霧繚繞,正所謂“雲來羅浮合,雲去羅浮離”。為此,天高氣爽之時,羅浮美景皆歷歷在目,盡收眼底;煙雨迷蒙之日,羅浮美景雲遮霧罩,一片迷茫,萬物皆空。故聯中說“妙景”在“空”與“不空”之間。羅浮乃嶺南第一山,雄踞百粵群山之上。但在道門中人看來,還有三清天尊在上,故下聯有“上之上”之句。
中天井廊柱聯
丹燒采藥,鼎沸芟茶,渾忘歲月非真懶;
塵淨即仙,蘊空是佛,嘯傲煙霞獨自閑。
色相自天留,夢迥古洞春歸,風引蝶衣過別院;
元機隨地見,談次碧山人到,月移花影上疏簾。
跳出是反閘,翹首仰瞻真化境;同登清淨地,歡心細聽步虛聲。
據羅浮山華首台名僧釋成鷲稱;三清寶殿中天井三面廊柱間的三副石刻聯,均出自清代秋江釣叟的手筆。秋江釣叟即順德人梁嶠,字希山。這三副楹聯,生動地概括了出家修行之人遠離紅塵,拋開俗事,一心修煉的意境。描寫了道門中人煉丹采藥,笑傲山林,獨來獨往,刻苦修行的清淨生活。正是“山中自不知年月,世上於今幾代孫”。拋開凡塵俗念,遠離俗世是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羅浮山這個清淨之地,誦經修道,默悟玄機,渴望終至“得道成仙”的最高境界。這三副石刻聯為道家名觀篆刻,而又融入佛家用語,道家望成仙,禪門求成佛。玄機禪理互為一體,這在我國道家宮觀中是難得一見的。這也反映了羅浮山“道佛共存,同山共興”的宗教特色。
三清寶殿門柱聯
寶殿巍峨,睹金相莊嚴,已接三清法界;
天香縹緲,對玉容整肅,如遊九府神宮。
具極大神通,一氣三清,拯盡四方黎庶;
顯無邊法力,離龍坎虎,修成萬劫金身。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清)何元普
此聯乃何元普於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為四川新寶光寺撰寫的。何元普乃清代四川金堂縣人,字麓生。此聯疊用虛詞“也”、“之”,語簡意深,在平淡中將奧妙的禪理隱含在淺白的聯語之中,至今傳為名聯。
“世外人”乃指棄世脫俗,出家修行的僧侶。聯中疊用之“法”,是指佛家之教法。在佛教教義中,“法,無定法”,是說法無恒久不變之理,是謂無定法。但在佛教看來,“無定法”也是“法”,所以說“非法法也”。上聯的意思是說:超凡脫俗之人,對世間萬物的看法應該隨事物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不能固執,更不能守舊,在錯綜複雜的變化中逐漸加深認識事物的真正面目和變化規律。
下聯中,“天下事”乃指俗世一切事情。聯中的“了”字有兩種不同的詞性和詞義。“了猶未了”中前一個“了”是動詞,“了結”、“完結”之意;“不了了之’中,前一“了”字,也是動詞“完結”之意。後一個“了”字,是語氣助詞。讀“了”。“之”是代詞,代指下聯首詞“天下事”。下聯之意可以理解為:天下事紛繁複雜,怎麼辦也辦不完,有些事雖未全部完結,但還有許多事情等著去辦。而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也只好將暫不能解決的事情擱置一旁。“了”字又有“明白、懂得”的意思。浩如煙海的中華成語中,就有“不了了之”之語。意為:“事情未辦完就放在一邊不去管他,就當沒事一樣。”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此聯乃清人方旭(字鶴齋)為四川成都市文殊院題撰。文殊即傳說於山西五臺山顯靈說法之文殊師利菩薩。他是大乘佛教中四大菩薩之一。
上聯之意是:凡是看到應做之事就去做。做完了就算完結,暫且放下,不再去想其中的名利、得失。事情了結了,心裡還有什麼不能了結?上聯中,第一、二、四個“了”字讀“了”(le),是語氣助詞。第三、五個“了”字是動詞。
下聯中“慧”,即“智慧”。指“通達事理、決斷疑念”。“覺”指“覺悟、領悟、悟性”。“自在”指“脫離凡塵,心離俗世煩惱,通達超脫”。“生生”指世間一切眾生及變化現象“無生”,即佛教認為:“世間一切現象的生滅變化,都是世上眾生虛妄分別的產物。即凡間眾世虛妄想像中的產物。世間萬物,本質是無生,無生即無滅。”因此,“無生”即“有生”,所以說“生生還是無生”。
聯中多用“慧”、“覺”、“無生”等佛家詞語,為佛門經典名聯。漢陽歸元寺、成都文殊院三大士殿等佛家寺院,都懸掛此聯。
以上兩聯均為寺院常用聯。千年道家古觀,懸掛佛家名聯,有人認為“不倫不類”,也有人認為此正是羅浮山道佛共山同鼎盛的寫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宗教之事,凡人豈可妄加點評?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