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三、註釋釋文:章嘉釋文廣取經論精義為註,此於藏人習見習聞,殊易了解。其有中土所未見聞,或雖見聞,隱僻未顯,故釋文下補加小註,略釋其義。
四、略添梵疏:藏譯願文雖為句頌,然文顯了,無異長行,易於通曉。華言厄於字數句法,諸多難解。今為略添陳那、驛迦知識二師所造釋論,補釋經中難解文句。
中土相傳,此願在華嚴經中;然勘藏本,所謂六十華嚴、八十華嚴之全部,實名大方廣佛經也。華嚴經為大方廣佛經之一部分,
如:佛馱跋陀羅所謂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四十四至第六十卷中之第三十四品入法界品;實叉難陀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六十至第八十卷中之第三十九品入法界品;
般若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及西秦聖堅所譯羅摩伽經,則名華嚴經也。蓋十地、華嚴等經之隸於大方廣佛經中,亦猶三律儀等經之隸於大寶積經中,此則部品所屬,不可不辨者也。
上來略述新譯經名、釋文、頌文,舊譯部品所屬諸事,甚矣譯經之難也。藏稱譯師為世間眼,其尊重翻譯也如彼。吾土古法建立譯場,
先由西方智者依於梵本口授,次由眾多精通華言大德筆受,證梵、證漢,各有專司,其敬慎將事也如此。然者藏本,猶有舊譯、新譯不同。
後依梵本,并參釋論,幾經審訂,方成善本。又考吾土,即此古譯五種願文,略為會勘,尚復顯出種種文句不同之處。況我下愚,孑然一身,以管窺天,依文揣義,敢云無失於本義乎?謹效章嘉所造露文,用以自露。文曰:
「牟尼密意深且細,以我愚夫極愚者;
當有顛倒傳譯過,至心露於菩薩所。」
民國壬午季春 蘄水湯薌銘誌於北海公園正覺殿菩提學會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