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修道先受「初真戒」,各發誠心志精進
初真戒是道教入道者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門戶,是修道的起點。道教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戒等。
《初真戒說》里就制定初真戒的意義說得很詳細,目的就是樹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 受戒者 十惡不生,無思無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為師。
清代王常月祖師著的《初真戒律》中提到,入道者先須受三皈依戒:
第一皈身,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完成對道經師三寶的皈依後,受初真戒,則需要遵守以下戒條:
一、初真五戒
初真五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入道之初門、清心之良方,是出俗與入俗的樞紐。每入道者,必須牢牢領會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邪淫。
這五戒是持身之本,護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為對照,則可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後來發展成「八戒」。陸修靜祖師在《受持八戒》中說:在五戒之外加:
六、不得雜臥高廣大床;七、不得普習香油,以為華飾;八、不得耽著,以作倡伎。
二、初真十戒
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雜念,許受虛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成萬物;
第二戒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
第三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
第四戒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當守貞操,使無缺犯;
第五戒者,不得敗人成功,離人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第六戒者,不得讒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
第七戒者,不得飲酒食肉,犯律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
第八戒者,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
第九戒者,不得交遊非賢,居處穢雜,當慕勝己,棲集清虛;
第十戒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非真,當持重寡辭,以道德為務。
這十戒,托虛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護佑,永脫—切苦惱。
「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養,要做到忠、孝、濟世、守身、節儉、利人、清修。作為修道養性的前提,此「十戒」是修道人潔身戒行的道德規範。能持此戒,可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競相慕之、歸之。
三、女真九戒
王常月祖師在初真戒後面,還加上了女真九戒,作為坤道、信女修持之戒,九戒為:
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貞潔持身,離諸穢行;三曰,惜諸物命,慈愍不殺;四曰,禮誦勤慎,斷絕葷酒;五曰,衣具質素,不事華飾;六曰,調適性情,不生煩惱;七曰,不得數赴齋會;八曰,不得虐使奴僕;九曰,不得竊取人物。
道教經書上講,只要能持戒修真,必生十善之家,不經地獄之若,精進修道,則名登紫府,位列仙班。受了初真戒,即是對道人修行的一種肯定,同時又是更大修行的開始。經書上說,信受奉行,能持之者,自有一世修道的善因緣。
(道教之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