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徒此生三願:家人平安,歲月靜好,天真依然!
一願、家人平安
孟子說,“君子有三樂”,而其中“父母俱在,兄弟無故”是首要的。
家人平安,看著父母慢慢老去,有事兒沒事兒,經常地回老家看看,膝前承歡顏,燈下問安暖,和老母親撒撒嬌兒,與老父親談談心。這可不是矯情,人就是活到八十歲,也一樣需要父母那份貼心、溫暖的疼愛。
陪著父母吃一餐飯,品一杯茶,說一說家長里短,聊一聊社會傳聞,聽母親在炊煙嫋嫋裡,千百遍地數落著,嘮叨著那些以前的舊事。看父親在飯後去菜園裡悉心照料那些韭菜蘿蔔,辣椒茄子。要走的時候,父母會讓子女帶一些老家的瓜果梨棗、蘿蔔白菜回去,讓子女大兜小包地往家拎。
父母已經年邁,他們依然渴望給子女一些什麼,在這樣的情形下,接受父母的饋贈,也是對父母勞動成果的一種敬畏,一種認可,而後則是對父母的一種孝心。看著父母欣慰的笑臉,別忘了也要給予父母更多情感和物質上的孝順。
二願、歲月靜好
歲月於我們終是流水落花兩無情。歲月如歌,道不盡風情萬種,無痕的時光迂回,在懵懂的記憶裡,我們也只如一葉扁舟,只能任由時光流逝,忙不迭地在歲月裡蹉跎。歲月滄桑依舊,沉澱著生命中的那些悲歡離合,時光深處,歲月靜好。夢中採摘著朵朵野菊花,在碧綠無垠的田野上放逐著風箏,曾經的少年時光無憂無慮。那年梅花,已不知遺落在誰的牆院下,老了青磚,濕了黛瓦。
生活越接近平淡,內心越接近絢爛。經歷了世事的智者,終於領悟到,太過用力太過張揚的東西,一定是虛張聲勢的。而內心的安寧才是真正的安寧,它更乾淨、更純粹。
歲月靜好,不是在山水踏盡時,亦不是在生命結束後,而是在於放下包袱的那一刻。當你真的放下,縱然一生雲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風,自在安寧。
三願、天真依然
小時候我們天真,長大後我們較真,從此,生活變得很沉。天真的人,不代表沒有見過世界的黑暗,恰恰因為見到過,才知道天真的好。智慧高的人,從生活中吸收種種的養分,保持自己的天真;智慧低的人,從生活中吸收種種的毒素,使自己的內心跟面貌越變越醜。越長大越成熟,可“成熟”的含義,常常被誤解。
最常見的誤解,就是把“待人越來越刻薄”,“對人越來越懷疑”,“心胸越來越狹窄”,“行為越來越自私”,“態度越來越虛假”,“脾氣越來越暴躁”,“熱情越來越冷卻”,全部當作“成熟”來看待。
這種成熟是很“醜”的。“成熟”應該是青草更青、綠葉更綠、蘋果更紅、藍天更藍、白雲更白。順者為人,逆者為仙,仙即真人,真人即天真的人,修道是一個逆反的過程,恢復孩童般天真的過程。
這份天真經歷了三重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份天真是經歷世事後的純淨、明朗。
每段生命真的很簡單,不要費盡心思的去生活。簡單、純粹永遠是生活的本色,快樂無憂永遠是歲月的天真。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