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寫一封現實的信
8年前,我寫了封充滿理想的信給10年後的自己,我希望未來的工作能像大學當背包客一樣,一邊工作一邊旅行,接觸很多不同文化的人。我嚮往在NGO(非營利組織)工作,但不知道該接觸哪個議題。
大學畢業後很徬徨,我到菲律賓生活3個月。語言學校的老師知道我是台灣人,會問到台灣工作好不好?我卻不敢說很歡迎你來。他在菲律賓是被尊敬的老師,但如果來台灣,往往只能做看護或工人,會被歧視。
離開菲律賓,我又到印度的班加羅爾,當3個月貧民窟志工。每天早上6點半醒來,接孩子們到非營利組織的大樓上課,免得他們上街乞討;中午到孤兒院當英文老師。我跟孩子們吃一樣的食物,是難吃的飯加醬汁,很不習慣,晚上常搭車去市區的麥當勞吃漢堡薯條,很衝擊,開始思考人的命運不同,我能跳出來,但這些孩子們不能。回台灣前,孩子們哭著道別,我很愧疚,因為真的沒幫上什麼忙。
記得高中搭區間車,禮拜天總能看到很多外勞,以前忽視他們,覺得香水味很重、很吵,但去一趟菲律賓再回台灣,就會想,這個人也許是我菲律賓朋友的家人,為何我在菲律賓能跟這些朋友那麼要好,在台灣就不行?
我先到顧問公司上班,幫大企業作企劃,創造社會影響力,有一次還進帝寶到魏應充家的客廳作簡報。那時壓力很大,放假時我會去聖多福教堂認識東南亞移工,也當他們的中文課志工老師,移工們真誠感謝我,帶他們煮的東西給我吃,有人回印尼還會聯絡我,結婚生小孩也傳照片給我,我喜歡那種被需要的感覺。5年前我成立非營利組織,提供免費課程,一開始只有15個人上課,現在一期有260多人,變成一個移工們有歸屬感的社群。
組織開銷靠募款,一個月80萬元,一年就是1,000萬元,我本來還能在第一線跟移工們交流,現在不行了,每天想的是錢,有幾次款項Delay,薪水發不出來,就拿自己的薪水跟存款補、找口風緊的朋友借,不敢對夥伴們說,他們抱著理想來,我不想讓他們擔憂。
30歲了,存款不到5萬元,開始想成家立業後該過什麼生活?心力都給了工作,跟高中朋友疏遠了,也太少關心父母,所以有虧欠感。那封充滿理想的信,我覺得達成了,但如果再寫一封信給10年後的自己,這一次我會寫得更現實一點。
陳凱翔,30歲,台北市,非營利組織One-Forty創辦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