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經的翻譯
《普賢行願品》屬於《華嚴經》。《華嚴經》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過三次翻譯。第一次是在東晉,當時印度高僧佛陀跋陀羅,
他帶來了《華嚴經》的梵本,把它翻譯出來,他翻的《華嚴經》一共有60卷,34品,又稱《晉譯華嚴》或《六十華嚴》。
到了唐代,從西域傳來資訊,《晉譯華嚴》只相當於梵本的三萬多偈,不是全本,說於闐有更全的本,於是武則天專門派人前往於闐尋訪該經梵本,並聘請譯經人。
使者在於闐果然找到梵本,並請到高僧實叉難陀一同返回長安。武則天為實叉難陀組織了專門的譯場,動筆翻譯的那天,武則天親自參加,擔任筆受。
這次翻譯出來的是第二個本子,共80卷,39品,又稱《唐譯華嚴》或《八十華嚴》。可是奇怪的是《六十華嚴》也好,《八十華嚴》也罷,裏面卻沒有《普賢行願品》的內容。
唐貞元年間,又來了一位叫般若的法師,他是從印度來的。他對《華嚴經》又重新翻譯。他翻譯的是《入法界品》,共有40卷,故稱《四十華嚴》。
般若翻譯的《四十華嚴》中,最後一品就是《普賢行願品》。如果我們想從《華嚴經》裏找《普賢行願品》內容,也只能在《四十華嚴》裏才能找到。
釋經題
這部經的題目很長,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一部經典的題目,對於我們理解該經,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但是有很多的讀者,不太重視經的名稱。其實,經的題目與經文的內容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普賢行願品》是出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
這部經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呢?它是佛陀進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時說的。佛,是梵語佛陀,在這裏主要指釋迦牟尼佛陀,他是一位覺者、智者。
「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是什麼意思呢?不可思議,是超越了我們凡人的思維,就是說,佛的境界是不可以用我們凡人的思想去想像,也無法用世間的語言去描述的。
「解脫境界」是說已經斷除了煩惱和痛苦,已經了脫生死,永遠不會再到生死裏面去流轉。另外,解脫有二種意思:一是心解脫,二是慧解脫。
心解脫,是說心裏沒有任何痛苦煩惱;慧解脫,是說在思想知見已經成就般若智,不會被世間一切現象所迷惑、所困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