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行菩薩道也屬於法供養。法施的功德很大,這個問題《金剛經》中講得非常清楚。在坐的人讀過《金剛經》的請舉手。
我看還不少,但也不多。《金剛經》裏常說:你用許多的七寶去布施,但比起你讀誦《金剛經》,或者能夠給別人解說《金剛經》的功德,那簡直差得太遠、太遠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財布施跟法布施相比,財布施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就像別人有困難,經濟上需要幫助,我給他一百塊、一千塊、一萬塊,但也會用完,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呢,我給他財物未必就是好事。有時候他沒有錢還很幸福,錢多了反而不幸福。如社會上許多的夫妻,沒錢的時候雙方感情很好,生活地也很開心。
隨著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後,家裏的收入增多,結果家庭開始不和諧了。男的嘛在外面有外遇,或者女方有外遇,結果本來一個幸福的家庭,因為錢多了,反而鬧得不可開交。
所以有錢不一定能夠幸福,錢僅僅是幸福的一個成份,不是全部,它不是人生的一切。
所以佛法裏講財布施供養,不及法布施供養功德大。法布施,就像我教你一種謀生的方式,比起直接給你一、二十塊錢,它的好處要大得多。
因為,我教給你一種謀生的方法,你學到手藝後,可以從中得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錢。如果我能給你一種幸福之道,把佛法傳授給你,使你遠離憂愁、煩惱和痛苦,
使你的生活幸福;生活得充實、愉快、安樂。由此可見,使人終生受用不盡和幸福的,並不是錢,而是佛法。所以說法供養比財供養的功德要大得多。
(7)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學佛的人,要有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出生菩提心。發心以後,我們所修的一切功德,
不可以有一剎那離開自己的發心,這樣菩提心就可以一天天的增長起來,直到成就無上菩提,功德圓滿。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大概就是說明這種道理。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