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4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習俗百科/你沒聽過「揖墓粿」?背後藏洋蔥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3-30 08:08: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習俗百科/你沒聽過「揖墓粿」?背後藏洋蔥

揖墓粿又稱「乞墓粿」、「臆墓粿」,大家都知道「粿」是什麼,但似乎沒有聽過揖墓粿,這和台灣社會過去普遍貧窮、產業結構有很大的關係。

過去台灣社會以農為重,仰賴牛隻幫忙農耕,當時有許多貧苦人家的孩童靠著幫忙牧牛賺取微薄工資,幫忙分攤家中經濟。牧牛的孩童們常將牛隻帶至郊野的墓地放牛吃草,也因此牛隻常會踐踏、踩壞他人的墓地。

清明節時孩童到墓地領取揖墓粿。(圖/陳振芳(1950-1960)。[揖墓粿]。《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清明節時,掃墓人家祭祀完成後燃放鞭炮,地方的孩童們一聽到鞭炮聲就會趕到墓地,等待墓主分發草仔粿等,有時祭品、草仔粿不夠分發,墓主就改分零錢。會這樣分發草仔粿和零錢的用意,除了憐憫貧窮的孩童外,一部分也是希望可以「賄賂」這些牧童,請他們管好自己牛隻,不讓牛隻破壞自家的墓地。

有些調皮的孩童拿不到草仔粿、零錢,轉向墓地洩憤,拿牛屎、泥巴塗抹在墓碑上,或是詛咒墓地人家,也因此有些人家會在墓地周圍放些零錢、並用樹葉掩蓋,便是希望牧童們拿了零錢能愛惜墓地。

但到了民國80年代後,台灣經濟起飛、民生普遍富裕,再加上產業轉型,「揖墓粿」的習俗日漸消退,至今幾乎已消失不見。

來源:保庇NOW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6 02:4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