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大頭寶珠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華夏九洲】我是秦二世 (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61
發表於 2021-5-20 00:35:13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零七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

  大秦曆三年五月十七,內史郡,藍田縣。

  藍田縣地處咸陽城東南,出咸陽城走藍天道過武關,然後就可以直下楚地。

  武關在春秋初年並沒有修築,進入春秋後,諸國爭霸,秦國向外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東面和南面,除去攻擊他國之外,還須防備他國的攻擊,所以在打敗魏國將咸陽城東面門戶函谷關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之後,秦國君臣就將目標放在了南面的楚國身上。

  函谷關在手,大秦東部已經無虞。進可攻,退可守。只有咸陽南部卻是一片坦途沒有任何要塞存在。那個時候在秦國和楚國中間還有幾個小諸侯國存在。

  可是這些小諸侯國大多都是楚國的屬國,而不是秦國的屬國。春秋戰國時的秦國,雖然已經是諸侯中的強國,可是中原諸國卻是依然看不起秦國,將秦國視作蠻夷之地。

  相對於對秦國的鄙夷而言,楚國雖然也被中原諸國視為南蠻,但是在秦國和楚國之間選擇,各個小諸侯國卻是依然選擇了楚國,因為楚國要比秦國大的多,而實力至少在表面上也要比秦國強大。

  進入春秋諸侯爭霸,藍田以南是秦楚兩國博弈廝殺的主戰場,就是這樣的背景下,秦國上下同仇敵愾在楚國眼皮子底下生生將武關築了起來。

  武關修築完成,大秦東方有函谷關要塞做為門戶,南方有武關要塞阻擋楚國大軍,北面和西面都是大秦關中故地,更有蕭關,大散關兩大雄關為屏障,秦之四塞始成。

  四塞成,大秦算是真正的渡過了那段最為艱難的歲月,開始有餘力東進和南下了。

  武關是門戶,而藍天縣則是橋頭堡。從藍天到武關,中間有數百里,卻是沒有任何縣治存在。大秦南下的所有大軍都必須經過藍天中轉,然後走武關道過武關南下。

  藍田大營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設立,作為武關的守軍乃至南下大軍的後勤基地存在,一直延續到始皇帝統一天下。

  到如今,藍天大營早就失去了往日的繁忙。秦楚爭霸,為了應對楚國或者說南下入侵楚國,藍天大營最鼎盛時期曾經屯兵數十萬之眾,只是到如今偌大的藍天大營中僅留有不到千餘的老弱兵卒看守大營,可以說,藍天大營才是大秦崛起的最好見證了。

  藍田縣可以說是一個歷史名縣。李商隱一首《錦瑟》名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讓藍天玉名垂千古。

  這一天,藍田縣城外通往咸陽的大道上來了一群與眾不同的人。

  之所以說與眾不同,是因為此刻因為臨近國殤日,武關道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北上,因為他們都是從武關進關前往咸陽的,南下的人幾乎沒有!

  可是這一輛由數十個穿著皂衣一看就是護院隨從的大漢護衛著的青銅軺車卻是再洶湧的人流中在南下!自然引得北上的人流頻頻側目。

  能夠擁有這等護院奴僕的人家,而且一看就知道是從咸陽那方來的,只能是咸陽城的大戶甚至世家貴族了。只是這樣的世家貴族怎麼會在這個時候離開咸陽?

  難道他會不知道國殤日大秦全國都要舉行公祭麼?而在咸陽城中的世家貴族如果腦袋不是被門夾了一定都會留在咸陽城跟隨皇帝陛下參加在咸陽宮廣場舉行的公祭!

  畢竟這不僅僅是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同樣也是在皇帝心中加分的機會不是?如果公祭時不在場,那麼皇帝知道後會怎樣想?

  武關道北上的百姓看著青銅軺車的眼神都有些怪異,甚至有些憐憫。

  顯然,在這些老秦人看來,這青銅軺車內的世家子弟肯定不會是腦袋被門夾了,畢竟族中還有長輩不是。小輩子弟不懂,族中長輩自然不可能也不懂。

  而能夠有如此多一看就比較不好惹的奴僕護衛,必然是世家貴族中的重要人物。那麼只有一個解釋了,被皇帝趕出咸陽或者遣出去辦事了。

  不過,大多數人都是認為是第一種。

  ……

  藍田學館,是方圓數十里尤其是從藍天到武關之間這數百里的距離內唯一的一所學館。散佈在藍天縣城和武關之間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村落的百姓,他們的子弟包括藍田縣轄區內所有鄉亭的百姓子弟以及城中百姓的孩子都只能進入藍田學館中就讀。

  同樣,藍天學館同大秦各郡縣所有的學館一般,既有適合十二歲以下孩童就讀的蒙學,也有適合十二歲到十六歲少年就讀的縣學。

  禮部和皇家學院下屬的各郡縣學館,每一郡郡治所在必然會有郡學,但是各個縣治學館並不是每一縣都有。而是選擇在人口集中較多、交通較為便利或者說較為偏僻的縣治設立學館。

  如內史郡,除咸陽城外,統共有二十五縣之地,而縣學只有十二所。而岐山學院,其中有一處院落就是內史郡的郡學了。

  石釗,已經十六歲了。他可以說是幸運的也可以說是不幸運的。說他幸運,是因為他的年紀正好夠縣學館招收適齡學子的最高上限。

  說他不幸運,是因為他已經十六歲了。再過兩年他就將行成年禮。行了成年禮,也就意味著他可以參加大秦皇家學院的報考了。

  可是,在他十六年的歲月中,出身貧寒的他根本沒有機會享受到世家貴族子弟該有的教育,而是小小年紀就開始為家中生計而奔波。所以,相對於同齡人而言,他要早熟了太多。當然,這天下同他一般出身的普通百姓家的貧寒子弟不知凡幾。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正是說的他們這群人。

  先前沒有識字的基礎,也就意味著石釗必須在兩年的時間內必須學完從六歲到十六歲所有的課程。如此他才能趕上皇家學院的的會考。

  因為禮部在制定教育規則的時候曾有過規定,那就是學子只要成年就必須離開郡學,不管你有沒有考上皇家學院,縣學和郡學都不會繼續讓你使用資源。當然你回家之後依然可以在下一次的報考中繼續參加皇家學院的考試。直到你考上為止。
一路好走,寶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62
發表於 2021-5-20 00:37:06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零八章 兩兄弟

  從十八歲到三十五歲,只要是讀書人都可以報考皇家學院和岐山學院。不過超過三十五歲就不可以了。胡亥可不想讓范進中舉的杯具提前千餘年在大秦上演。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暫且不說這話說的是對還是錯,至少胡亥不想讓自己給大秦的讀書人留下這樣兩句話,也不打算讓這兩句話出現。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這才是應該是根植在大秦百姓心中的理念。

  石釗不幸的原因也正在此,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學完蒙學以及縣學內的九章課程,只要努力自然有可能完成。重要的是,十八歲及冠之後,他就必須要離開藍田學館。

  府庫盡皆倉滿四溢,人丁不多,適齡的孩童更是只占人口很少的一部分,胡亥大膽的採用了蒙學、縣學、郡學盡皆完全免費的政策,學子一應所需都由禮部和戶部協調由朝廷直接供給,這包括吃、住甚至衣物。

  為了用最快的速度開啟大秦百姓的民智,胡亥可以說是咬著牙在用帝國府庫中的錢糧反哺這天下所有的百姓。如果再加上先前胡亥大手一揮下達的種種減賦免稅的詔令,帝國府庫中的錢糧如流水般在飛快的消耗著。

  免賦稅勞役三年,多生育有獎勵,當兵有減免,孩童上學不用花錢,朝廷還管吃喝住穿,開墾荒地有獎勵,牛馬養的好有獎勵等等等等。

  如果不是有尚坊在製錢,如果不是尚坊錢幣如今已經成為帝國境內唯一的硬通貨幣。怕是過個三五年之後,帝國就要面臨破產的邊緣了。

  可以預料的是,因為種種與民生息的政策,在接下來的十餘年乃至數十年間,大秦的人口必將飛速的增長。帝國的負擔也必然會越來越重,今後也許很長一段時間內帝國的支出都要遠遠大於收入。

  內閣五位輔政大臣在最初時候就因為胡亥提出的種種政策罕見的據理力爭,最終在胡亥的強制命令下執行了胡亥的想法,但是胡亥卻是深知內閣五位閣老可都等著看他的笑話呢。

  藏富於民,民富則國強,才能讓帝國長盛不衰,而不是將百姓的財富都聚集到帝國的府庫中,讓他爛在帝國的府庫中最後成為別人的戰利品。

  改革吏治,放開許可權,減免賦稅,於民生息,這當中必然會伴隨著陣痛。但是只有涅槃之後,鳳凰才會新生。只要挺過這數十年,帝國的未來至少數百年內將是無虞的。

  這些胡亥自然不可能說出來給內閣五大臣聽,而且他也知道,就算自己說了,怕是他們此刻也根本不會信自己這些經過後世無數王朝興衰才得出來的血的教訓。

  民富則國強,民窮則國衰。國家的興衰榮辱不僅是和百姓息息相關,更是由百姓是否安康所決定的。回顧歷史,國家強盛之際,無不是家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之時,幾千年來從未見有百姓貧乏而國家興旺的道理。

  華夏大地數千年的王朝更替,多少帝國是因為“不憐百姓而惜倉庫”而亡?

  ……

  十八歲一過,石釗就沒有可能再繼續呆在在藍田學館中,同樣也不能進入郡學了。他只能回家等待皇家學院亦或是岐山學院招生考試,再或則就是等待五年,參加那個時候舉行的大秦第一次科舉。

  石釗家中境況並不好。當然,這兩年因為朝廷一直沒有收取任何的賦稅,相對於兩年前如今家中境況又要好上太多。可是即便如此,以石釗如今的年紀已經算是家中主要的勞力了。

  好在石釗父母皆在,對兒子的想要進入學館的要求雖然有過猶豫卻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於是,石釗就同自己年僅八歲的幼弟成了同班同學,從蒙學開始。貧寒人家的子弟在兩年前一家人也僅僅是只能勉強裹腹而已,怎麼可能會有功夫讀書習字?

  在一群最大不過十二歲,最小不過六歲的孩童中一起聽教習授課,十六歲的石釗顯得格外的突出。因為他是蒙學班唯一的十六歲。

  當然這個唯一,也僅僅是指藍田學館,偌大的帝國境內,想必因為年齡問題直到十六歲才剛剛趕上各郡縣學館開門教學的自然不再少數。

  明天是學館休息日。大秦各大學館學生都是吃住在學校,授課六日,放假一日。有點類似後世的週末制度了。這當然也是胡亥提出來的。

  這個年代的孩童自然不如後世那般精貴。六七歲很多孩童就已經下地在幫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了。所以,這些六七歲的孩童,在學館中住宿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從皇家學院出來的教習們卻是依然要多費點心思就是了。半夜蓋蓋被子什麼倒是常有的事情。茅廁麼,自然不能說出自皇帝之手。不過這新茅廁至少不會讓孩子們起夜失足掉到糞坑。

  午時一過,學館就放學了。吃過中飯,石釗牽著身為同班同學的八歲弟弟就離開了學館準備回家。

  石釗的家並不在藍田縣城內,而在離藍田縣城足足有五十餘里的一個鄉中。他必須帶著弟弟步行五十餘里在天黑前趕回家中。

  他跟弟弟石鑫從正月十八入館到現在,還是第一次回家。這也是明日才放假而今天他就離開學館的原因。當然,同石釗石鑫兄弟這般的貧寒子弟藍天學館中還有不少。整個大秦就更多了。

  牽著弟弟,穿著一身粗麻布袍的石釗手中拿著九章中的“啟蒙篇”邊走邊看。石釗知道自己的缺陷,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在學館的時候上即便是上廁所、吃飯也能看到一個抱著九章教案不放的少年。

  他跟弟弟兩人商量好了,出城前他讀石鑫引路,出城後弟弟石鑫讀,他引路。

  作為進入武關之後的第一座城池,藍田縣城人流攘攘,絡繹不絕。一大一小兩兄弟格外的與眾不同。

  猛然間,正在埋頭前行的石釗感覺弟弟緊緊拉住了自己。抬頭間,耳中傳來一個溫潤的男音:“這位小兄弟好生用功,應該是書館學生吧?”
一路好走,寶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63
發表於 2021-5-20 00:37:20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零九章 偶遇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身穿明黃錦袍,腰纏玉帶,頭戴玉冠,肩寬背闊,劍眉朗目、臉上打著和熙笑容的年輕貴公子。

  石釗正好迎上這貴公子噙著笑意的眼神。

  只看了一眼石釗就連忙垂下了腦袋,慌忙將手中的“啟蒙篇”放入腰間的行囊中,抱拳躬身一揖道:“學生石釗見過公子!”

  旁邊石釗的弟弟石鑫也有樣學樣的抱拳躬身一揖道:“學生石鑫見過公子!”

  石釗雖然年紀下,但是並不代表他笨。眼前的貴公子就算是個傻子也能看出來必然是豪富之家。這並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那與生俱來的高貴仿若印刻在骨子中一般,仿若天上的神明般讓人根本不敢對視。因為看一眼,就能感覺到那撲面而來的高貴之氣。

  石釗不是沒見過大人物,藍田學館開館,藍田縣能上的了檯面的官吏盡皆到場。不過在石釗單純而由簡單的記憶中,那個時候的藍田縣令已經是好大的大人物了。

  只是,此刻一對比,石釗就知道,藍田縣令同眼前這個年輕的貴公子相比,根本就是草雞和玄鳥的區別。不對,而是日月和螢火之光的對比。

  就連跟在這貴公子身邊的兩個俊俏堪比女子的隨從,也要比那縣令似乎要高貴不少。

  不用想,這個年輕貴公子自然就是我們的二世皇帝胡亥了。而那兩個隨從自然是女扮男裝的龍冰和龍雪兩姐妹了。

  沒錯,胡亥又偷偷出宮了。

  從梁山回來,在咸陽宮百無聊奈的呆了幾日,內閣五位閣老就聯名向胡亥提出了擴建藍田大營,用來訓練郡卒之用。

  這個起因還是因為胡亥。

  郡卒也就是大秦第一次全國範圍內的徵召的三年義務兵,在六月初四就要開始徵召了而在郡卒如何訓練的事情上,胡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儘量按區域將各個郡徵召的郡卒集中到一起由朝廷派遣精銳進行統一訓練,這個訓練時間是三個月。

  三個月之後,由兵部對各個區域的郡卒進行統一分配,就著最近原則,各自打亂分配到不同的郡中。儘量做到不讓各郡徵召的郡卒就駐守他們原本的郡治。

  這樣一來,不僅便於管理,而且還能防止某些意外情況的發生。

  對胡亥的這個提議,內閣尉繚等人無不擊掌喟歎。

  現如今雖然胡亥因為種種堅定的惠民改革,贏得了聖天子的聲譽,但是華夏大地經歷千餘年的諸侯征戰,尤其是到了後期七國爭霸的時候,秦楚燕趙韓魏齊七個諸侯國為了激發民眾,更是一味的鼓吹七國血統、民眾之防,百餘年下來,七國民眾的地域之見已經根植在心中了。

  而借著胡亥聖天子這個春風,如果再將從各郡徵召的郡卒打亂對調的話,顯然不僅切斷了有可能產生的禍患,更是能夠改善各地百姓的地域之見。

  要知道,郡卒可以說是大秦正規軍的補充。他們也是要裝備鎧甲兵械的。雖然在品質上要比十六支軍團中的精銳大軍要差上一籌,但是那畢竟是尚坊出產的大秦制式裝備。

  如果三年前的事情重演,那麼等於說是大秦自己武裝了自己的敵人。

  雖說風起雲湧的六國遺族叛亂已經被皇帝以雷霆掃落葉之勢給殺的乾乾淨淨,但是誰都知道,從關中幾次異常的流言就能看出來,大秦遠不如表面上那樣的一片祥和。

  只是居心叵測之人藏的更深了而已。

  防人之心不可無不是?

  內閣秉承胡亥的旨意,很快就決定在大秦全國包括南越三郡,新設六個大營,專門用來訓練各地徵召而來的郡卒新兵。

  六個大營有:南越大營,設在番禺,主管南越三郡;江東大營,設在壽春,主管淮河以南、五嶺以北的原屬楚地的數郡;碭郡大營,設在睢陽(後世河南商丘),主管原韓地數郡以及齊地一部分;邯鄲大營,設在邯鄲(後世河北邯鄲),主管趙地和齊地數郡;廣陽大營,設在薊縣(後世燕京西南市區),主管燕地和趙地一部分。

  最後一個自然是關中大營了,主管大秦根基之地關中數郡。

  其餘五個大營倒都還好解決,畢竟選擇建立大營的郡治本就有大軍曾經駐紮過,只要稍加休整,大營就出來了,內閣的意思是就在灞上大營和藍田大營中二選其一。

  只是,灞上大營駐紮的是朱雀軍,而藍田大營駐紮的則是十餘萬南下歸來的虎賁軍!

  內閣並沒有最終定下哪個大營,只是給出了比較中肯的意見,灞上大營距離咸陽最近,距離其餘諸郡同樣如此,而藍天大營則要遠上那麼一點點,不過也僅僅是那麼一點點而已。

  最終的決定權,尉繚等人卻是交給了胡亥。

  虎賁軍從南下歸來就直接到了藍田大營休整,胡亥並沒有前來犒軍。最主要的是虎賁軍到如今還沒有主將,胡亥也想借此看看沒有主將的虎賁軍到了藍田大營到底如何了。

  於是,就有了今天胡亥的藍田之行。

  “不用多禮!”胡亥笑著伸手一手一個扶起石釗兄弟兩。“今日還不是學館休息日,為何兩位小兄弟這就離開學館了?”

  “回公子,明日才是學館休息日。只是我兄弟兩人已經數月未歸,家中又距學館甚遠,所以我兄弟兩人經過教習允許才得以提前半日回家。”

  石釗躬身一禮,老實答道。

  “哦,原來如此!”胡亥點點頭眼中閃過一抹沉思。看來忽略了這一點啊。雖然已經本著就近原則建立學館,但是畢竟還有許多百姓都是住在偏遠的村落中,距離各個縣城、郡城更是有數十數百里之遠。

  “這位小兄弟身上穿的應該是學館的學服吧。只是為何小兄弟你沒有呢?是學館沒有發放嗎?”胡亥看了看石釗和石鑫兩人身上的衣服,緊接著問道。

  “這……”一直應答得體的石釗聽到胡亥的話頓時有些羞窘,“回公子,學服學館有發放,我等每人一套,學生擔心弄髒弄破,所以出學館前…學生…學生就換上了自己的衣物!將學服收了起來!”
一路好走,寶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64
發表於 2021-5-21 00:10:05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一十章 憤怒

  胡亥聽到石釗的回答沒有說話,眼神突然有些飄忽。

  驀然,胡亥看到了石釗手中拿著的九章“啟蒙篇”,心中微動就已經明白了為什麼這個少年會在走路的時候依然抱著書在看。

  禮部制定的制度有些限制似乎有些太過嚴苛了呢。

  “呵呵,你可以叫朕…我,月,不知為何我同小兄弟感覺很有緣。不知可否請小兄弟喝上一杯?”胡亥笑著道,回身對龍冰使了個眼色。

  龍冰會意,馬上走到街道一邊的酒館中自去安排了。

  “多謝公子好意,教習教導學生未曾及冠不得飲酒,且學生和幼弟還需在日落前趕回亭裡家中,還請公子見諒!”石釗對著胡亥深施一禮,猶豫了片刻還是選擇了拒絕。

  不知道為何,對眼前的這個貴公子石釗心中不想有任何的防備。甚至剛剛那番拒絕的話,也是因為確實需要著急回家才好不容易說出來的。

  就像,眼前這個貴公子說出來的話天然就會讓你信服或者說聽從一般。

  “哈哈,無妨。既然教習不讓小兄弟飲酒,那小兄弟不喝就是了。只是一些吃食應該無礙吧,至於趕路回家之事,正好我有馬車一輛,我可以命下人送兩位小兄弟回家。如此,小兄弟可放心?”

  胡亥沒有因為石釗的拒絕而放棄,笑著道。

  “如此,學生豈敢再行推辭!”

  話已經到這個份上了,石釗自然不好再拒絕。更何況,他也不太想拒絕。

  藍田縣的酒坊,自然不能同咸陽城內的相比。

  龍冰已經占了一張桌子,胡亥帶著石釗兄弟進酒館的時候,原本喧鬧竟然坐滿了人的酒坊一瞬間安靜了下來。數十雙各色眼神齊齊朝著胡亥三人看來。

  感覺到身後的兩個小傢伙有些畏縮,胡亥眼睛微眯。臉上依然掛著懶懶的笑容,溫和的掃視了一圈。發現龍冰所在的銅案後,伸手牽住石釗兄弟,緩步朝前行去。

  酒坊中的人在胡亥掃視的眼神下,一個個情不自禁的垂下了腦袋。因為,那種高高在上的氣息讓他們已經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念頭。

  原本畏縮在胡亥身後的石釗兄弟連忙緊緊抓住胡亥的手掌,跟著他越過一張張銅案。

  龍冰佔據的那張桌子看樣子原本是有主人的,不知道龍冰用了什麼手段把人給弄走了,此刻酒保站在銅案邊上正看著龍冰拿著潔白的錦帕在擦拭油膩的銅案。

  酒保上的肌肉一直在抽搐。酒坊內的食客臉上的肌肉也在隨著龍冰手中那張潔白的錦帕逐漸變得烏黑麻吉而抽搐。實貨的人都看的出來,那錦帕可是上等的白錦。

  可是就是這樣上等的白錦,在這貴公子身邊看似女人味要比男人味更多的奴僕手中就這樣白白的浪費了。你要擦桌子,我們脫下身上的衣服也願意跟你換那錦帕啊。

  可是這還不算完。

  龍冰擦桌子,這邊跟在胡亥身後的龍雪看到地上的蒲團皺皺秀美的眉毛,從腰間又取下一大塊潔白的錦帕,然後小心翼翼的放置在蒲團上,左看右看了半響之後似乎才滿意,然後心滿意足的退到了一邊。

  胡亥自然能夠感覺到酒坊內眾人那心痛的眼神。他心中也是極為的無語。早就說了出來要低調,要低調,可是龍冰和龍血兩女在事前都答應的到好,一到事情臨身立馬就將自己的叮囑忘記的一乾二淨。

  胡亥自然知道兩女都是為了自己著想,可是自己真的沒有她們想的那般金貴不是?更何況,你們兩人這樣一搞,就算想低調也不成了呀。

  這白錦是什麼人都能用的起的麼?樹大招風啊。胡亥苦笑著遙遙頭,招呼被自己牽著的石釗兄弟在銅案旁坐下。

  “三位公子想用些什麼?”酒保這個時候終於找到機會開口了,一張臉笑的跟盛開的菊花似的,點頭哈腰的諂媚道。

  石釗和石鑫兩兄弟一個穿著粗麻布袍,一個就不可能是大富人家的子弟,石鑫穿著藍田學館的學服,一個就知道還是在讀蒙學的孩童,酒保諂媚的對象自然不可能是他們兩人。

  酒館本就是迎來送往之地,長年浸淫在酒坊中,基本上每一個酒保都練就了一雙能夠識人的火眼金睛。

  不管是胡亥的衣著還是排場,一看就知道必然是豪門子弟。只是如此高貴的人物就是不曉得會是哪家豪門的子弟。

  酒保的火眼金睛再回識人,也絕對沒有想到胡亥會是當今皇帝。

  隨著胡亥等人坐下,酒坊中似乎又有喧鬧再起的趨勢。

  一直將心神放在胡亥身上的龍冰和龍雪敏銳的發現了胡亥一閃而逝的皺眉。龍冰伸手招過酒保:“去,告訴你們老闆,今天這酒坊陛……我們公子包下了,食客們的用度都由我等來支付。讓他們去別家把。”

  酒保聽到龍冰的話先是一愣,隨即一臉苦色。

  這樣的事情他不是沒有碰到過,但是像今天這幾位主這樣霸道和出手大方的還真是頭一次。這酒坊種喝酒的除了少部分北上而來想要去往咸陽參加國殤日的老秦人外,剩餘大多都是藍田一縣的本地人,而且能夠大白天來這酒坊喝酒的,哪個家中沒有點資材不是?

  酒保知道,今天如果老闆真的這樣坐了,怕是等這位主走了,自家酒坊就要關門大吉了?更何況,這貴公子一看就知道是外鄉人,雖然僕從口音是關中,但是這不是還不是在咸陽嗎?

  難道不知道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更何況這關中,哪個家有資材的人家不是同咸陽城中的豪門世家有著這樣那樣的關係。

  酒保自己就知道,就自己這老闆,似乎就同咸陽城中的方家能夠扯上那麼點關係。不然,這酒坊怎麼能開到如今?

  感覺到酒保求救的目光。胡亥啞然失笑,看著依然不依不饒的龍冰和龍雪擺擺手到:“出門在外,先前說的話都忘了嗎?去弄些吃食就好。”

  “喏!”

  龍冰和龍雪兩人齊齊躬身低聲道。

  這聲“喏”聲音不打,但是一直侯在胡亥銅案邊的酒保可是聽的一清二楚。原本漲紅的臉龐陡然有變白的趨勢。

  “喏!”本就是秦人口語,但是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到如今,一般的普通百姓倒是鮮有使用的。百姓不使用,但是酒保卻是知道,有個地方一直在用,而且還是標準語。

  那就是大秦的軍隊!

  只有軍中還有朝中官吏在回答上級下達的命令時才會沒有任何猶豫的用“喏!”。

  眼前這兩個女人味很濃的、長的也要比女子還要好看的僕人竟然是軍中出來的人!那麼眼前這個貴公子的身份似乎已經不再那麼難猜了!

  大秦軍方世家也就那麼兩家而已!

  不是蒙家就是王家!

  而聽說如今王家的兩位公子一個是朱雀軍將軍,一個是材士營將軍,都在咸陽領軍呢。自然不可能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藍田不是?

  那麼這貴公子的身份似乎已經呼之欲出!

  此刻酒保生怕胡亥再提出趕所有食客出去的話了,因為這滿屋的食客沒有一個人甚至所有人背後的靠山都家起來怕是也經不住蒙家一腳踩的。

  好在,胡亥的話算是讓酒保松了一口氣。

  可是他才鬆口氣,這邊龍冰已經一把捉住他的手臂拖著朝酒坊里間行去。皇帝的吃食自然不可能讓這酒坊的人來製作不是?

  酒保根本來不及掙扎就被龍冰拖著進了里間。進了里間酒保才發現,里間中竟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被一群皂衣大漢給牢牢控制了起來,包括酒坊老闆都成了這些人的人質。

  酒保張嘴欲叫,一柄明晃晃的青銅小劍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到嘴邊的話頓時戛然而止。

  “我等沒有惡意,你們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只是我們公子那一桌的吃食卻是要我等自己來做,借貴坊鍋炤一用如何?”說話的是龍十八。

  路上北上百姓的議論聲胡亥自然聽到了,所以胡亥就早了個僻靜的地方下了馬車將龍十八等人都給趕走了。只是領著龍冰和龍雪兩姐妹進了藍天縣城。

  進入酒坊之後,龍十八等人自然之道該如何做。從後門進悄悄進了酒坊,沒有驚動任何人,就將酒坊給佔領了。這本就是龍未付的看家本事,龍十八等人自然得心應手不是?

  酒坊老闆這個時候也算是明白了,感情人家根本不是為了劫財,而是為了那為貴公子的吃食來的。只是那位貴公子到底是個什麼人物啊?

  吃個飯不是?用得著這樣嗎?

  此刻就連原本自認為猜出胡亥身份的酒保也有點拿不准胡亥到底是個什麼身份了。

  對里間發生的一切,胡亥自然不知道。當然,如果說他一點也不知道那自然又是不可能。

  只是,他如今都將注意力放在了石釗兄弟說出的那些話身上了。

  “你說你們每天只能吃兩餐?學館只是中午和晚上才給你們安排飯食?”胡亥的聲音很大。引得酒館的人盡皆側目!
一路好走,寶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65
發表於 2021-5-21 00:10:17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一十一章 馮松

  秦漢之前的華夏先民們其實每天只吃兩頓飯。

  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墨子.雜守》中就曾經說過,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第一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隅中)時就餐。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

  對於進餐時間,《論語》中講究“食不時不食”。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

  這確實是先秦時代的一種普遍狀況。

  可是,隨著這幾年隨著大秦逐漸穩定,再加上胡亥的一系列藏富於民的措施,現如今咸陽乃至關中等地一日三餐乃至四餐的習俗已經開始流傳開來。

  而在各郡縣學館中,早在當初學館還沒有開館之前,胡亥就已經告訴過禮部,必須保證所有在學館中學習的學子一日三餐飯食。也就是早中晚三餐是最基本的。

  對皇家軍事學院這個現在也是未來大秦最高軍事學府的存在,胡亥甚至專門命皇家軍事學院不限制學子的日常飲食,食量同樣不分幾等。肉食、飯菜等都儘量供應充足。

  畢竟,皇家軍事學院的學子都要每天都要進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體力每日的消耗極其巨大。如果不能在營養上跟上的話,估計等到從皇家軍事學院畢業,怕是很多人都變得瘦骨嶙峋或者說身體也壞的差不多了。

  此刻聽到石釗說藍田學館每日只有兩餐短暫的驚訝之後胡亥眼中已經是冰冷一片。

  有古自今,帝國太大出現問題最多的是哪裡?自然就是基層。帝國下達的政令也許都是好的,但是層層傳遞下去之後,到最底層就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

  陽奉陰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後世通信高度發達的時代都是如此,更不要說如今這通訊極其不便的大秦了。

  只是胡亥怎麼也沒有想到,這陽奉陰違的狀況這麼快就出現在了大秦,而且還是出現在內史郡距離咸陽城不到一百里地的藍田縣。

  這才剛剛開始呢,藍田縣都已經是這樣了,那麼距離咸陽遠在關外的地方又該是個什麼樣的情況?會不會比藍田縣更要嚴重?

  胡亥不知道。但是他很想知道。

  銅案另一側,石釗和石鑫兩兄弟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臉上一直掛著淡淡溫和笑容讓人不由自主信服的貴公子會突然變臉,而且變臉之後是如此的可怕,連忙垂下腦袋靜若寒蟬,再不敢說一句話。

  八歲的石鑫眼中的淚珠更是一直在眼眶中轉啊轉。顯然是被陡然發怒的胡亥給嚇住了。

  好在胡亥馬上就回過神來,看到一大一小兩個小傢伙的樣子,胡亥知道自己剛剛發怒嚇到他們了。看著兩個如同受驚的小兔般的半大少年,胡亥一時間倒不知道怎麼安慰了。

  這時幾個人魚貫從酒坊里間走出來,手裡端著吃食酒水,雖然是酒坊僕役服飾,但是從那精氣神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幾人根本就不是酒坊中的僕役。

  一盤盤肉食菜蔬擺放在銅案上。

  胡亥抬頭就發現端菜的幾個大漢竟然都是異常熟悉的面孔。赫然都是跟隨在自己身邊的龍衛府親衛們。既然是他們在端盤送菜,那麼酒坊廚房不用想,已經被龍十八雀占鳩巢了。

  這非要鬧個滿城風雨麼?低調才是王道啊。胡亥張張嘴,看著一個個放下盤子就躬身撅著屁股往里間退去的龍衛府一乾親衛,又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輕鬆愜意的隨性日子,似乎離自己已經遙不可及了。

  看著大口大口吃食的石釗兄弟倆,小口品著酒的胡亥眼神幽遠。

  ……

  藍田縣城外,胡亥看著石釗道:“小兄弟可願從軍?”

  “小子年紀……”石釗聽到胡亥的話神情先是一喜,隨即黯然道。

  “願否?”胡亥不以為意,他當然知道石釗在擔心什麼。沒有成年,想要從軍根本是不可能麼。就連郡卒也需要及冠之後才有資格前去報名。

  相見即是有緣,對石釗不知為何胡亥總有一種莫名的好感。也許是從他身上看到的那似曾相識的勤奮,亦或是從石釗身上發現的當初那個自己的影子。

  胡亥決定還是送一場機緣或者說造化給他。

  “小子願意!”

  石釗似乎壓根就沒有懷疑過胡亥說出來話的可信度。聽到胡亥的話,躬身一禮應道。對眼前這個貴公子他心中有著一種莫名的信服。

  站在胡亥身後的龍冰和龍雪兩女看著依然如愣頭青般的石釗眼神有些複雜。她們不知道胡亥為什麼會對眼前這個才不過十六歲還在讀蒙學的少年會另眼相看,但是她們知道一點,那就是從此刻起,這個少年的命運已經改變。

  “好!”胡亥笑著拍拍石釗的肩膀,“休息日過後你就不用去藍田學館了,你弟弟會有人安排他,至於你,三天之後就直接去咸陽吧,到皇家軍事學院,會有人在那裡等你。”

  “小子記下了!”

  ……

  藍田大營,帥帳。

  “下臣御史府內史郡巡按御史馮松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馮松躬身進帳頭也不敢抬連忙大禮參拜。

  做為內史郡的第一個巡按御史,馮松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藍田大營內見到皇帝陛下。他更想不明白,有什麼事情非要讓皇帝命龍衛府將自己大老遠的從咸陽狂奔數十里趕到這藍田。

  不過,直覺告訴馮松,似乎不是好事。

  “馮松?內閣馮愛卿跟你是什麼關係?”馮松顫顫兢兢的等了良久,才從大帳上首傳來一個清朗的男音。

  聽到這個似乎根本不蘊含任何感情色彩的平淡之極的聲音,馮松腦袋上大滴大滴的汗珠開始滾落。

  作為改制之後的御史府門下的御史,馮松自然有上朝的資格。更何況他是內史郡的巡按御史,相對於其餘那些需要出關的巡按御史,可以說咸陽巡按御史是最為吃香的了。
一路好走,寶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66
發表於 2021-5-21 00:10:41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一十二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

  聽到大帳上首那個淡淡的清朗聲音,馮松額頭上瞬間爬滿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回陛下,內閣馮閣老是下臣族叔!”

  “閣老”這個名詞也因為胡亥提早一千餘年建立內閣並率先稱呼內閣幾位老臣而開始在朝中流傳。如今,咸陽京官少有用以前的官職稱呼尉僚、嬴騰、馮去疾等人,而是盡皆用了某某閣老來作為尊稱。

  丞相之位到如今似乎已經從大秦消失了,內閣府輔政大臣已經成為天下士子乃至朝中無數官吏的最高目標或者理想。因為丞相最多只能由兩人,而內閣卻是由五人。

  “既是馮愛卿族中之人,又是巡按御史,這藍田學館不依朝廷法令對學子行一日三餐而自行定為兩餐之事,你去查證之後詳細稟奏內閣府以及御史府。”

  胡亥沉默半響,卻最終只是淡淡的扔出這樣一句雷聲大雨點小的話語。讓拜伏在地的馮松以為自己耳聰聽錯了。過了半響直到侍立在大帳中的龍冰出聲提醒馮松才回過神來,慌忙伏地拜伏退出大帳。

  出了大帳馮松暗暗摸了一把頭上的冷汗,長長出了一口氣。

  在許多人都以為皇帝還在咸陽宮的時候誰又會想到皇帝竟然不聲不響的跑到了藍田縣。這一次是皇帝看在族叔馮去疾的面子上饒過了自己,下一次怕是沒有那麼好運了。

  其實馮松是想多了。

  胡亥如果真的想收拾他又怎麼可能看馮去疾的面子。當初那數十個郡守、郡尉、郡監又有幾個是沒有後臺的?胡亥不僅殺了,而且還將他們一族連根拔起一個不留的殺個精光。

  當然,從殺郡官的事情上,胡亥或者說朝廷得到的好處也不少。那數十個郡官哪個不是富得流油?各個府中金玉珠寶各種財貨幾乎都能將少府府庫裝滿了。更不要說這個時代的硬通貨,堆積如山的糧食了。

  從那些郡官府中查抄的糧食甚至於比咸陽倉全盛時期的糧食還要多的多。這也是為什麼胡亥敢放心大膽的直接讓各郡縣學館直接包學生們一日三餐以及讓禮部定做專屬於學生服裝的原因了。

  那些郡官們收刮的民脂民膏在用在大秦百姓的身上,豈不正好?還省去了運來咸陽的損耗,也省去了從遠在關外的各大官倉調糧到各郡的損耗。

  真正是一舉兩得。以至於胡亥現在就想這再捉一批貪官,宰了了事。查抄他們府中所得,不知道能夠替朝廷省卻多少麻煩。

  之所以沒有處置馮松,不是因為馮去疾,更不是因為胡亥心慈手軟。而是胡亥很清楚,巡按御史畢竟每郡只有一個,而在大秦許多的地方,如今一日三餐還沒有成為風氣。當然這跟藍田學館不遵守朝廷政令沒有半毛線關係。有關係的是,如今還是先秦時代。

  華夏大地上一切的制度都是草創,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百姓們更是不可能出現如後世那般告御狀、敲狀鼓、攔官轎的事情出現。

  不僅是因為同樣沒有先例可循,更是因為百姓還沒有覺醒到那個程度,他們還不敢那樣做。當然,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需要時間慢慢來催化。

  巡按御史只是一個人,加上身邊隨從也不過十餘個人而已。沒有百姓主動提供線索,他們也僅僅只能在大的方向上盯著各個郡縣的官吏。

  這才是胡亥沒有處置馮松的主要原因。

  ……

  繁星閃爍,星光璀璨,寂靜的藍田大營如一尊洪荒巨獸橫亙在天地之間。

  “咚咚咚!”

  陡然,一聲聲沉悶的大鼓聲響緩緩自藍田大營中響起。鼓聲由緩到疾,一陣快過一陣,瞬間就變成那密如雷雨般的鼓點聲。就在那鼓點即將攀上頂峰的剎那,突然戛然而止!

  聚將鼓!

  寂靜的藍田大營內從鼓聲響起的剎那就開始喧鬧起來。一員員穿戴整齊全副武裝的虎賁軍百將以上的中高級將領紛紛自大營各處蜂擁而出,朝著大營最中央的帥帳聚集而去。

  大營內任何人不得策馬疾行。這是軍規,所以即便這些將領最遠的距離帥帳足足有數里之遙也是一個個埋首撒開了腳丫子狂奔而來。

  好在,看來虎賁軍平時的訓練並沒有拉下,在鼓聲戛然而止的同時,基本上所有的將領已經全部到了大營正中那個巨大的帥帳中待命。

  當然,一個個氣喘如牛那是必然的。不過相對於遲到被懲罰繞大營跑十圈,這點距離真的還不算什麼不是?

  但是,這還不算完!

  “嗚嗚嗚!”

  密如雷雨的聚將鼓聲剛落,帥帳中一個個氣喘如牛的虎賁軍將領還沒有回過氣來。蒼涼古樸的號角嗚鳴聲開始響徹剛剛安靜下來不過數息功夫的藍田大營。

  這是召集全軍校場集合的號角聲!

  一個個氣喘如牛的虎賁軍將領面面相覷,這是要鬧哪樣啊!虎賁軍主將嬴一還在隴西,沒有回到咸陽,自然不可能出現在這藍田大營內下令敲響聚將鼓和全軍集合的號角聲;南征時的臨時統帥章邯已經貴為兵部尚書,雖然咸陽同藍田大營近在遲尺,但是章邯除非吃飽了撐得這個時候到藍田大營。

  更何況,如果這個時候章邯出現在藍田大營,那麼在這聚將鼓響起的同時,恐怕章邯的人頭也應該保不了多久了。沒有皇帝的命令私自出京,而且還私自召集大軍集合,這完全是找死的節奏麼。

  從哪看章邯都不可能坐出這樣腦袋被門夾過的事情。

  那麼,是誰?

  一些至今還沒有弄明白任何狀況的虎賁軍將領們臉色已經有了變化,悄然握緊了腰間的長劍。他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只要有人想要聚眾嘩變,那麼他們立馬就會抽劍拼命。

  這一夜的藍田大營註定不會安靜,而緊挨著藍田大營的藍田縣陳自然更不會安生。藍田大營內駐紮的都是皇帝親軍虎賁軍的十餘萬將士的事情,誰都知道。

  這半夜一會擊鼓聚將,一會號角長鳴的,怎能不讓人心生疑慮。

  號角音落,喧囂一片的藍田大營瞬間變得安靜。原本空曠的大校場上已經密密麻麻佈滿了披堅執銳的虎賁軍兵卒。沒有人衣衫不整,沒有人匆忙中拉下兵器拉下衣衫拉下鞋子。

  校場上的十餘萬虎賁軍兵卒,包括帥帳中的數百將領,都在靜靜的等待著。

  “啪啪啪!”清脆的擊掌聲在死寂的帥帳中響起,隨著這擊掌聲,一個所有虎賁軍將領都異常熟悉的清朗聲音在大帳中響起。

  “你們沒有讓朕失望!”

  大帳中的虎賁軍將領聽到這個異常熟悉而悠遠的聲音無不身軀一震,神情激奮。

  “虎賁軍恭迎皇帝陛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個個激動莫名的虎賁軍眾將整齊劃一的聲音響徹整個帥帳,在寂靜的藍田大營內蕩起寥寥回音。
一路好走,寶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67
發表於 2021-5-21 00:10:52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掌控

  二世三年五月底,就在大秦國殤日前三天,一道詔令從咸陽宮皇帝書房傳出昭告天下,而在這道詔令之後還有幾條根本沒有沒有在民間傳播的幾個任命悄無聲息的從皇帝書房詔令內閣以及六部。

  胡亥長子早已經滿月的嬴樂康正式在這一天,大秦曆五月二十九日,被正式下詔冊封為大秦大皇子、康王。剛剛出生不過半年多、還在呀呀學語的嬴樂康被冊封為康王,再次開了大秦之先河。

  在胡亥剛剛冊封蒙恬為九原公之後不過數月,大秦第一個王爵也再次出現。

  當然,因為這第一個王爵出現在大皇子嬴樂康身上,所以在如今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沒弄明白胡亥將還是個奶娃的嬴樂康封王背後所蘊藏真正的含義。也許內閣以及朝中有數的幾位重臣會察覺出一些什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也依然沒有摸到胡亥行事的脈路所在。

  大皇子嬴樂康冊被冊封為康王,龍媚生下的女兒嬴文茵則被冊封為大秦長公主,封號安樂。安樂公主,意喻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之意。

  在這道昭告天下的詔令之後,卻是幾道根本不為民間所知曉的卻對大秦異常重要的任命。

  兵部設置限制強令各個軍團中的兵卒以及低級將領退役充實地方,其實受影響最大的只有隴西軍、九原軍以及南海軍。準確點來說,這三支大軍除一直沒有接受過新兵補充的隴西軍外,其餘如九原軍和南海軍原本的編制已經遠超胡亥設定的每個軍團十萬各類兵卒搭配的編織。

  因為,這三支大軍是從始皇帝時候就已經存在,而且被作為大秦國門存在的定鼎之軍。

  原本人數最眾足足有五十萬之眾的南海軍因為趙佗以及子嬰的事情,在廝殺中損傷一部分,然後再被胡亥淘汰一部分,再用馮劫以及韓信的那十萬大軍進行分割混搭,急劇瘦身縮編為二十餘萬。

  騰蛇軍賈瀚帶走數萬,如今南海軍也不過是二十萬出頭。

  九原軍原本三十萬,胡亥抽調十萬北上,到如今還有數萬精銳騎兵駐守在臨淄、琅琊等郡的官倉。後面就算跟隨蒙恬回去一部分,也不過才二十萬出頭而已。

  至於隴西軍更不用說。因為李信當年伐楚失利,隴西軍就在大秦朝中同李信一樣遭受了不一樣的冷遇。原本擁兵三十餘萬同九原軍基本上不相上下的隴西軍,在十餘年來始終保持著五六萬人的規模,堪堪夠守住隴西以及北地兩郡。

  當然李信以及隴西軍在朝中遭受冷遇,也並不代表著始皇帝不重視隴西和北地這大秦最西的邊疆重地。要知道始皇帝第一次巡狩就是前往的隴西和北地兩郡。

  兵部的退役令,可以說真正針對的主要就是南海軍和九原軍。因為如今大秦也就這兩路大軍的編制遠超兵部核准的軍團的編制。

  當然,本身這兩支大軍中有著眾多的老弱也是實情。畢竟,南海軍和九原軍可是十餘年如一日的鎮守大秦最北和最南的兩處重地。當然,這其中隴西軍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被強制的送回地方。

  而其餘的如虎賁軍、御林軍、白虎軍、桂林軍等其實大多都是是胡亥掌控天下之後,新近建立起來的軍團。這十餘個軍團內基本上都是年輕的青壯,畢竟早在成軍之初,胡亥就已經將老弱病殘都剔除掉了。

  如果再加上因為滿身傷痕、厭倦了征戰廝殺想要過回安寧生活的老秦兵卒們,九原軍和南海軍、隴西軍、桂林軍、南越軍這幾路大軍都有明顯瘦身,而其中屬擁兵最重的九原軍和南海軍兩支大軍瘦身最為嚴重。

  其中九原軍和南海軍兩軍被強制退役回到地方的兵卒就有多達近十萬,如果加上自願申請退役的,人數已經遠超十萬。而隴西軍、桂林軍、南越軍則是各有近萬餘人退役。

  胡亥一聲令下,九原軍和南海軍各自抽調多出來的數萬大軍補充人數不足十萬的隴西、南越、桂林三軍、這其中,九原軍主要反哺隴西軍,而南海軍則是兼顧南越、桂林兩軍。

  補齊十萬隴西軍、十萬馮劫南越軍、十萬韓信桂林軍,基本上九原軍和南海軍已經瘦身成功。但是依然不徹底。多出來的數萬大軍,則分別就近轉為九原、安南、河西這三郡的郡卒。

  九原人口不足,自不用說,安南和河西兩郡都是新設的郡治,基本上沒有多少人,更不要說招募郡卒了。由正規軍轉為郡卒,但是這三郡的郡卒依然享有十六支正規軍待遇就是了。

  可以說,在新的《兵律》昭告天下後,兵部忙的就是這件事。

  到五月底,除路途較遠的南海軍和九原軍沒有就位外,大秦十六支正規軍基本上已經盡皆瘦身成為十萬人的軍團。這對大秦的意義之重大自不用說。

  盤踞在九原和南海的兩支能夠影響大秦政局、影響天下的力量已經基本上等於說是消失了。九原軍和南海軍雖然名號依然存在,但是,卻已經實力銳減,再也不具備動動輒碰觸大秦根基的實力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胡亥在五月二十九日的幾道詔令姍姍來遲。

  撤嬴一虎賁將軍位,調九原公蒙恬回京,以公爵位統帥十萬虎賁軍;九原軍原副將涉間升任九原將軍,統帥瘦身之後的十萬九原軍;撤辛勝隴西郡尉位,封為隴西將軍,統帥十萬隴西軍;調材士營將軍王坤為隴西郡尉,賜鎮西將軍號;駐守在臨淄、琅琊、邯鄲、膠東等地官倉的原九原軍近三萬騎兵步卒,所有將領和兵卒盡皆爵升一級,轉為兵部直轄。從此脫離九原軍序列。

  新設禁軍,關中三萬材士營兵卒就地轉為禁軍,專職守衛大秦國京畿重地——咸陽。原櫟陽守將蒙黎為禁軍副將,暫領三萬禁軍。

  荊沿所屬的五萬御林軍,則是專職護衛咸陽宮,充任皇帝親軍。當然,御林軍說是皇帝親軍只是表面上的說法,誰都知道,龍衛府親衛才是皇帝真正的親軍。

  至此,為蒙氏一族掌控了數十年之久的九原軍,開始真正為胡亥所掌控。胡亥經過一系列的動作,終於將全國百餘萬精銳大軍牢牢控制在手中。

  皇帝對大秦軍力的控制欲早在《兵律》昭告天下之後,大秦朝野上下就已經明白。所以雖然驚訝,但是卻並沒有覺得過於難以接受。奪走了蒙氏一族對九原軍的控制權,卻給了蒙恬虎賁軍、蒙黎禁軍統領之位,也算是另一種補償了。

  真正讓人看不透的則是胡亥對內史一職的任命!
一路好走,寶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68
發表於 2021-5-21 00:11:07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庚

  內史,其實也就是內史郡的郡守,只是因為大秦京畿重地咸陽處於內史郡內,所以在定立官職的時候始皇帝將內史郡郡守定為內史,位列上卿堪比九卿。

  關中是大秦根基之地,而內史郡又是大秦根基的根基。作為大秦國都所在,內史郡同樣也是關中最為富庶的地方所在,使得內史郡無論地位還有重要性都要遠超一般郡縣。

  同樣,內史郡官長的地位也要遠超大秦地方上的普通郡守。這也是為什麼,嬴騰在擔著宗正府宗正之位元的情況下,始皇帝依然讓嬴騰牢牢坐著內史之位的原因。

  半年前,胡亥下詔裁撤三省組內閣,宗正嬴騰卸內史以宗正位進入內閣,成為內閣五位輔政大臣之一。從那時起內史之位就一直空置。胡亥始終也沒有任命任何官吏遷任內史一職。

  正因為內史之位實在太過重要,所以雖然群臣人人巴望,但是卻沒有人敢於進言推薦任何人選。胡亥不說話,內閣五位輔政大臣也只當不知內史之位空懸,做視而不見之狀。

  但是,今天,內史之位終於有了結果。

  王庚,一個甚少有人聽過的名字,一個絕大多數大秦朝臣連模樣都沒見過的人,因為二世皇帝胡亥一道小小的詔令就以火箭般的速度登上了許多大秦官吏也許一輩子都不可能到達的高度,就這樣不聲不響的登上了大秦最為重要的郡治內史郡最高官長,內史之位。

  在胡亥的詔令下達不過兩個時辰,王庚的籍貫和生平已經擺在了朝中大佬的案頭。並很快悄然傳遍大秦朝野上下。

  所有人在聽聞王庚的身份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可能。

  同所有人最開始想的完全不同的是,王庚根本不是王氏一族的人。

  說起王庚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甚至都沒有聽說過。但是說起王庚的老爹,大秦滿朝文武怕是沒有幾個不知道的。

  王綰!

  在李斯還沒有登上丞相之位前,大秦一朝唯有丞相王綰桃李滿天下。

  可惜王綰在始皇帝統一天下會後,堅持沿襲周制,讓始皇帝將自己的兄弟、兒子還有功臣們分封到各地,讓他們治理、鎮守地方,來維持大秦的統治。

  不能說王綰的建議是錯的,但是卻顯然同始皇帝心中所想相差甚遠。

  而與此同時,為大秦一統天下立下不少功勳的廷尉李斯則是堅持採用郡縣制來代替周制分封,用強有力的國家政權來控制天下,維護嬴氏一族的統治。

  毫無疑問,李斯的意見才是始皇帝心中所想。

  再加上王綰在做大秦丞相的十餘年間,守成有餘卻始終是進取不足。始皇帝就借機將王綰的丞相位拿掉,讓時任廷尉的李斯得以成功上位。

  王綰雖然進取不足,但是在始皇帝統兵南征北戰的時候,控制後勤維護關中大秦根基之地穩定,卻是任誰都不能抹殺的。始皇帝同樣也知道這一點。

  可惜,政治就是這樣,有人上就必然會有人下;人走必然茶涼,更何況王綰是被始皇帝直接從丞相位上去職的。沒有人想去觸碰正在興頭上的始皇帝,同樣更沒有願意風頭一時無兩的李斯。

  王綰最終成為李斯的踏腳石,黯然隱退。在王綰刻意的低調下,王綰這一族逐漸消失在了大秦朝野上下的視線中。

  誰都沒有想到,在咸陽城中幾乎已經看不到或者說是被所有人忽略掉的王綰一族,竟然會在如今,以這樣的方式高調的回到了大秦朝堂之中,而且一來就直接是對大秦重要之極的內史。

  直到如今,大秦朝野上下的文武百官們才想起,原來在咸陽還有這麼一家人;才想起,王綰大秦真正的第一位丞相如今到底是死了還是依然活著?

  對於朝中百官如何議論,胡亥管不著,因為他此刻正忙著。

  咸陽宮,皇帝書房。

  新任內史王庚正匍匐在地,恭聽胡亥教誨。

  看著銅案前一身青袍匍匐在地、頭髮已經有了眾多斑白的王庚,如果不是王庚是龍衛府帶來的,胡亥怕是一時還真不敢相信,在自己面前的就是王庚。

  王庚所有的資料都在胡亥面前的銅案上,所以胡亥很清楚,王庚真實年齡只不過是比如今的內閣輔政大臣李由大了不過六七歲罷了。

  可是,眼前的王庚卻是蒼老若斯。

  看來王綰一族從他自丞相位退下之後實在是過的不怎麼樣啊。

  龍衛府去王綰府上,自然將王綰府中的情形詳細稟報給了胡亥。原本的大秦第一家,在短短不過二十餘年,就已經衰落到連僕役都用不上的地步了。

  內史一職自然不可能一直空置,胡亥一直在尋找合適的人選,可是朝中官吏無數,真正適合擔當內史一職的卻實在是沒有幾個。

  胡亥原本是想調嬴騰老弟雍城令嬴善來接替嬴騰做這內史,卻最終放棄了打算。嬴騰一家子是大秦宗室,本就是皇族,而嬴騰是咸陽公的爵位,嬴騰之女嬴真才被冊封為昭華公主,並秘密掌控黑冰台。

  如果再將嬴善升為堪比六部侍郎的內史,那麼嬴騰一家子的權力委實太過集中了。當然,這並不是說胡亥對嬴騰等人不放心,而是權力給容易,但是若是想要收回來就不是那樣簡單了。

  於是,才有了王庚的出現。

  當然,王庚之所以能夠出現在胡亥視線之內,並最終一躍成為內史,還是尉僚和嬴騰的舉薦。

  身為王綰長子,王庚自然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雖然王綰早已經離開了大秦朝堂,但是王綰的爵位卻是依然可以世襲罔替的。

  王庚,繼承的是王綰的大庶長爵位(大秦軍爵第十八級。)這也是促使胡亥最終決定由王庚直接升任內史之位的前提。

  “平身吧,王愛卿。”胡亥收回思緒,看著依然匍匐在地的王庚,柔聲道。

  “下臣謝陛下!”王庚聲音有些顫抖。

  確實,王綰的王氏一族當初從鼎盛之勢瞬間沒落是為何?還不是因為始皇帝不喜?所有人包括王綰一族他們自己,都認為自己這一族再也不可能有出頭之日。

  可是,誰能料到幸福來的就是如此的突然,內史之位就這樣生生的從天而降砸到了王庚的頭上。讓他直到此刻依然以為自己還在做夢。

  “老丞相如今可還安好?”對王庚此刻複雜的心情,胡亥能夠理解,柔聲問道。龍衛府沒有王綰的消息,而胡亥也很想知道,這個因為守成而被始皇帝罷黜的丞相如今是否依然健在。
一路好走,寶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69
發表於 2021-5-21 00:11:24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一十五章 國殤日

  大秦曆三年,二世三年六月初二,整個咸陽乃至關中旌旗招展、挽聯漫天,漫天的黑白兩色旗幔似乎要將整個咸陽、關中都籠罩。

  今天是帝國歷史上第一個國殤日。從今而後,只要帝國存在一日,那麼每一年的今天都將是帝國上下的國殤日,忌歌舞酒宴,忌婚嫁肉食,以此來表達對為帝國征戰沙場、馬革裹屍的無數勇士。

  咸陽,在這一天湧進了不下百萬的從大秦各地趕來的老秦人以及想要來咸陽一睹聖天子風采的各地百姓和讀書人。

  從昨日開始,駐紮在灞上大營的王乾朱雀軍、新設不過三日原本駐守在櫟陽的兩萬材士營兵卒如今的蒙黎禁軍、荊沿的五萬御林軍、咸陽巡城司、內史府下吏員衙役、咸陽令府下吏員衙役、咸陽龍衛府以及黑冰台等等等等所有能夠抽調的力量盡皆被內閣抽調個一乾二淨。

  不為別的,只為維持國殤日這一天咸陽城的穩定和治安。

  因為咸陽城如今已經是人滿為患,酒坊、客棧、商鋪所有能夠住人的地方,都被咸陽令直接下令開門接納各地歸來咸陽參加國殤日的老秦人以及來到咸陽的各地百姓。

  可是即便如此,原本以為咸陽城很大的一眾大秦朝臣們卻是第一次生出了咸陽城是不是太小了點的感覺,於此同時所有人同時都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咸陽城是不是該擴建了。

  咸陽城的大街小巷中到處都充斥著無盡的人流,對咸陽的治安和穩定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這也是為什麼要出動近二十餘萬大軍的原因了。不過就算這樣,主持這第一次國殤日的內閣五位大臣依然感覺人手是不夠用的。

  好在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並沒有多少人是帶著別樣目的來到咸陽的。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祭奠自己戰死的親人,最好能夠親眼看一看當今聖天子的風采來的。

  胡亥在龍衛府和黑冰台不計成本的巨額投入,也終於開始收穫讓人恐懼的成果。

  短短一個月時間,龍衛府和黑冰台在被拆分之後第一次聯手,將想要進入咸陽城渾水摸魚的人一網打盡。不過抓的都是些小嘍囉,不是名聲在外的巨匪就是刑部榜上有名的大盜。

  這些人如今都有了正式的戶籍憑證,如果不是龍衛府和黑冰台聯手把他們的祖宗十八代都給調查的一清二楚,怕是刑部姚賈就算通緝個一百年也不一定能夠找的著人。

  雖然沒有挖到胡亥想要看到的人,但是也算是意外之喜了不是。

  今天,天格外的藍,陽光也格外的燦爛。巨大的咸陽宮廣場上,十二個巨大的金人在陽光下閃爍著璀璨金光,同跟咸陽宮正殿遙遙相對、以黑色為主體色調的大秦英烈塔相映生輝。

  巨大的咸陽宮廣場上空無一人,所有的百姓包括世家貴族都在廣場周邊,由御林軍以咸陽宮為中心分割成一個個巨大的方塊,無數的人潮從咸陽宮廣場一直延伸到咸陽城各處。

  顯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站在前排。所以在除了那些必然會站在前排跟隨皇帝舉行祭祀的世家貴族以及朝中大臣們外,普通百姓只能看誰來的早了。

  天濛濛亮,隨著朝陽升起,原本喧鬧的咸陽城逐漸進入一種別樣的寂靜之中。除了那漫天飛舞發出瑟瑟聲響的旗幔外,再無任何雜音。

  “嗚嗚嗚”

  當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咸陽宮正殿的飛簷上時,熟悉而古樸的蒼茫號角聲從咸陽宮廣場上緩緩升騰而起,片刻之後由低沉之音逐漸彙聚成一道宏大的聲浪,響徹咸陽城上空。

  這是老秦部族進攻的號角聲,無數的老秦人正是在這樣的號角聲指揮下,披堅執銳、橫掃六國、征戰八方,依靠著貧瘠的關中生生在華夏大地上打出一個偌大帝國。

  一干朝臣早在內閣五位輔政大臣的帶領下等候在咸陽宮正殿前的玉階兩側。咸陽城包括內史郡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吏盡皆齊至。穿著各色官服的大秦官員從咸陽宮正殿大門一直延伸到長長的玉階之下。

  蒼茫、空靈的宏大號角聲足足響了一刻鐘才緩緩停歇,唯留餘音寥寥。

  隨著號角聲停止,一身黑金夾織皇袍、頭戴天平冠、腰懸軒轅劍的大秦二世皇帝胡亥準時出現在咸陽宮正殿門前。

  “恭迎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到胡亥出現,等候在正殿外的大秦群臣齊齊躬身一揖到地高呼道。

  寂靜的咸陽城,這聲萬歲的高呼似乎能夠讓如今咸陽城內的逾兩百萬軍民都能夠聽到。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山呼萬歲之聲剛落,從咸陽宮廣場開始,“陛下萬歲”的山呼之聲陡然爆發,並最終彙聚在一起,成為一道讓天地都為之失色的浩大聲浪。

  在這浩浩蕩蕩的聲浪中,天和地,似乎在這一刻,都在為之顫抖!

  胡亥沐浴著陽光,出現在咸陽宮正殿前的高臺上。

  頭頂上方是初升的一輪紅日,下方則是密密麻麻、黑壓壓一片根本望不到邊際的人潮。此刻,所有大秦朝臣都躬身到地,所有兵卒都單膝跪地對著胡亥垂下他們高傲的頭顱,逾兩百萬的大秦百姓盡皆匍匐在地。

  天地間,依然只有胡亥一人昂首而立。

  雖然已經經過好幾次這樣的場景,但是過往幾次相對於今日而言卻是相差甚遠。

  這就是大秦,這就是自己的帝國!

  原本以為自己能夠保持從容的胡亥此刻才知道,原來自己依然會心潮澎湃、難以自已。

  “平身!”

  胡亥揚起雙臂,高聲呼道。

  ……

  禮畢,所有朝臣包括匍匐在地的百姓都起身後,兩個人影出現在咸陽宮正殿前的高臺一側。

  其中一人基本上所有朝臣都認識,皇帝身邊的近侍咸陽宮給事中王岩,而當群臣看到被王岩扶著的人影時,卻是盡皆大吃一驚。

  雖說歲月催人老,但是眼前那個垂垂老矣、滿臉斑紋、氣喘吁吁似乎連路都還需要給事中王岩攙扶才能行走的佝僂老人,一眾大秦朝臣還是有很多人都能認出來的。

  尤其是一干三品以上的重臣,沒有一人不識得被王岩攙扶著緩緩行來、一步三歇似乎隨時都會一命嗚呼的老人。

  怎會是他!?
一路好走,寶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70
發表於 2021-5-21 00:11:34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卷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一百一十六章 王綰

  人活一世,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無法避免也是最終的歸宿。在這個過程中,所謂輸贏,只是每個人這一生在行走過程中看到的風景不同而已,並無其他。

  看著巍峨肅立氣象萬千的咸陽宮正殿,看著咸陽宮正殿下方兩邊玉階上僅有的幾張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看著巨大廣場上那十二座傳說的金人,看著廣場四周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洶湧人潮,滿頭華髮、枯瘦如柴、行將入土的王綰禁不住老淚縱橫。

  二十年了!

  整整二十年了,人這一生,又能有幾個二十年?

  王綰以為自己這一生,終將會同自己那日薄西山的王氏一族一族般,在王氏一族悄無聲息的湮滅之前無聲無息的死去,沒有任何人知道。

  他更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有一天再次活著站上這魂牽夢繞的咸陽宮正殿,再次活著出現在大秦文武面前,再次活著出現在大秦百姓的視線內。

  王岩偷偷瞅了一眼胡亥,低聲在愣愣失神的王綰耳邊低語了兩句,王綰才如夢初醒,胡亂抹了把眼中的老淚,掙脫王岩攙扶的手臂,小心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袍服之後,五體投地的朝著負手而立的胡亥大禮參拜下去。

  “下臣王綰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綰身上的爵位依然是大庶長,雖然從他自丞相位退下就沒有了任何官職,但是這爵位在胡亥沒有改革官制之前可是大秦官職高低的標準,到如今雖說意義已經不大,但是此刻王綰稱下臣卻是沒錯的。

  胡亥能夠理解王綰此刻複雜的心情。

  從人生的最巔峰一遭跌落穀底,從此二十年不得翻身,這蹉跎的二十年又有幾個人能夠忍受?

  “老愛卿平身吧!”

  這是胡亥第一次見到王綰,從王庚口中他早在三天前就已經知道王綰還活著。在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但是讓胡亥沒有想到的是王綰已經蒼老若斯。

  溝壑密佈的耷拉臉皮上,一塊塊帶著異樣顏色的老年斑異常的醒目。甚至在王綰的手背上胡亥也同樣看到了那一塊塊青苔般大小的老年斑。

  在這個時代,如此多的老年斑出現在王綰的身上,胡亥知道,王綰身上的老年斑即便不癌變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對王綰其人,在原本的歷史上介紹的並不多,唯一有所記載的應該是司馬遷的《始皇本紀》中曾經提過幾點。對這位在帝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的實際貢獻,因守成多於進取而被始皇帝直接拿掉丞相位的大秦丞相,在史書中再沒有任何的記載。甚至連生卒之年都沒有。

  只有胡亥清楚,在始皇帝一開始的壓榨大秦有限的戰爭潛力而瘋狂的南征北戰時,能夠將關中之地玩轉,有條不紊的提供大軍征戰所需的糧草、兵卒、兵械等等,就不能說王綰沒有任何建樹,對大秦沒有任何的功勞。

  也許始皇帝當日同樣也明白這一點,而為了最終推行郡縣制取代分封制,並堵住大秦群臣的悠悠之口,始皇帝選擇了直接拿時任大秦丞相、並堅決主張大秦沿襲周制採用分封制以安天下的王綰作為替罪羊,震懾群臣。

  這也許就是為何王綰雖然被剝奪丞相位,卻始終保留大庶長爵位並還能活到今天的緣故了。

  王綰不是沒有才能,也不是對大秦沒有任何的貢獻。只是,他在錯誤的時間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始皇帝又需要在正確的時間找到一個足夠的分量的“雞”,然後殺給“猴”看。

  這個時候顯然不適合胡亥跟王綰敘舊,因為吉時已到。

  古樸的黃鐘大呂之聲從咸陽宮廣場一側奏起,這是滄桑的老秦音符,是一輩輩的老秦人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真實寫照。

  胡亥對著起身的王綰點點頭,然後緩步沿著長長的玉階朝下行去。

  王岩則是攙扶這王綰跟隨在胡亥身側,當然他們走的不可能是玉階中間的皇帝御道,而是兩邊的臣子臺階。

  大秦群臣,無數的咸陽世家貴族們看著蹣跚行走的王綰心中複雜之極。皇帝到底在想什麼?沒有人知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一點,從今天開始,哦,不對,是從王綰之子王庚被皇帝下詔直接擢升為內史的那一刻起,王綰一族已經正式的開始宣告回歸了。

  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在皇帝一念之間而已。

  一念生,可以將一個風光世家從巔峰打入地獄;一念滅,也同樣也可以讓墜入地獄的落魄家門瞬間成為舉足輕重的權貴。

  王綰同樣也是第一次見到胡亥。在王綰還是丞相的時候,胡亥那個時候還未曾出生。今天他能夠出現在這國殤日的大祭上,也是胡亥的要求。

  王倌一族雖然在二十年的時間種一直低調到不能再低調,甚至連咸陽的世家貴族們都差點忘記了還有這麼一家曾經顯赫無比的家族,但是並不代表王綰就從來沒有關注過大秦的局勢。相反,王綰比任何都要關注。

  在頭十年,王綰關注的是始皇帝和李斯主導的郡縣制如何導致天下大亂,後十年,王綰逐漸看明白了一些事情,關注的卻是大秦如何能夠在風雨飄搖中繼續延續下去。

  就在大秦即將傾覆之際,眼前這個年輕的皇帝一夜之間站了起來,秋風掃落葉之勢將大秦從風雨飄搖引向可見的昌盛,讓王綰早就對胡亥生出了幾分好奇。

  王綰用了十年時間,去想明白他同李斯之間的恩怨情仇。卻只不過是胡亥讓龍衛府的人帶給王綰的一席所謂人生輸贏的對白。

  自己用了十年時間才想明白的道理,卻被一個年不過二十的年輕人到處了個中真諦,怎能不讓王綰驚訝?更重要的是,這個人還是如今的大秦皇帝。

  從剛剛同胡亥對視的那一眼中,早已經看透世間百態的王綰,無端的生出幾分知音之感。

  看著御道上緩步而行的年輕皇帝,聽著滄桑的秦樂,王綰沉寂了二十年的心臟逐漸開始跳躍,當年的種種一幕幕在王綰眼前浮現,王綰發現自己蒼老殘破的身軀正在被緩緩注入自己已經好多年沒有感受到的活力,讓他幾難自以。
一路好走,寶珠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7 04: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