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牛畫──《平疇呼犢》賞析
平疇上正上演著這樣一齣家庭戲碼 —-
小牛犢:人家不來了,腿好酸哦!姆媽啊,人家走不動了呀,等等人家嘛!!(微帶嗚咽聲)
姆媽牛:什麼和什麼呀!哪有什麼走不動的,這麼丁點兒路,別逗了!快走,快快過來!!
秋天了,在生長著野樹和開花蘆葦的荒郊中,一母一子兩頭牛,也不知是要回家還是想換個地方吃草,母子倆一前一後,在經受長年風吹雨打,表面堅硬光滑的山路上走著。小牛腿短步子小,走著走著就落在母牛後頭了,眼看越來越落下,小牛急了,不甘落後地抗議起來。這時母牛停下了腳步,有點無可奈何地回過頭來,看著牠、等牠。
這位不知名的畫家對牛的體形外貎,牛身軀各部位的比例,肌肉骨骼的組構都觀察入微,更把牛在什麼狀態下,會出現什麼樣的動作和表情;在不同的角度下,體形會產生什麼變化,都觀察得非常清楚細致。描繪小牛在鳴叫時那種高高地昂起頭,脖頸伸長,口唇大撅,抬起一隻前足,弓著尾巴輕搖的撒嬌模樣,真是逼真傳神,讓觀者彷彿也聽到了小牛急促的呼喚聲。
畫家先以淡墨鉤出牛的身形體態,再依牛體各部位的結構舖染,做出凹凸明暗效果,等牛的實體感出來之後,再以細線加勾各處細部變化,包括頭角、五官、四肢、牛毛等等,這時不但牛兒有了表情,栩栩如生的感覺也慢慢地出現。
《平疇呼犢》母牛和牠的牛犢在荒野中對話。(公有領域)
畫家在構思這幅畫時,也許就想刻劃牛的心理狀態,把這對牛母子擬人化。他讓兩隻牛兒都往上抬起一隻前足,母牛是舉足揮向右前方,牛犢則是往後划,看起來是各持己見,要求對方聽自己的。作為母親,可能平日教導孩子慣了,不知不覺地,舉手投足都呈現指揮狀態,牠揮動前足可能是在說:快呀,走快點,快點過來吧!然而急壞了的小牛犢卻用力扭動著身軀,同樣抬起一隻前腳,朝向後方划動,好像是在說:人家走不動了啊!慢點呀,等我,等等我呀!
《平疇呼犢》牛犢不甘落後地抗議著。(公有領域)
《平疇呼犢》揮動前足的母牛正在和小牛對話。(公有領域)
這對母子牛所在之處是一方堅實的岩石地,是個較為平坦的板塊面,看來就像一個舞台般。稍後方是一些隆起的岩塊,這些岩塊的側邊露出風蝕水蝕的痕迹,畫家以小斧劈皴把這些自然斷面處理得十分乾淨利落,這些岩塊層層叠叠,鑲著似乎是精心雕鏤出來的侵蝕面,靜默地退讓到這對動感十足的牛母子身後,形成了屏障似的戲劇背景。
《平疇呼犢》岩塊雜樹退到後邊成為背景。(公有領域)
《平疇呼犢》墨黑的小樹有穩定結構的作用。(公有領域)
而伴隨著這些堅實岩塊的是一些因秋深了而稍呈枯黃的蘆葦草,還有荊棘、小樹、低矮雜樹等。那細長葉片的蘆葦看似肆意無序其實是有序地交織著,圓筆鉤勒的筆法使得這一片蘆葦、蘆花顯得疏朗有致、柔細而具靱性;低矮雜樹是以雙鉤夾葉法來舖陳,而以寫意法並以濃墨畫就的小樹,雖然被荆棘給纒著,但它那一簇簇筆意自在、向上攀升的墨葉,卻把這稍顯疏淡的畫幅給注入了生氣,並且和畫中這對母子牛遙遙相望,穩穩地拉出了另一戲劇性效果。
《平疇呼犢》清朗有致的蘆葦草 。(公有領域)
最後,我們還可看到牧牛時不可或缺的水源,畫家把江岸的某個小小角落以坡渚起伏的方式給彎延過來,使得整個畫面環境更加完善多元,而在水岸周遭環繞著的是畫中主角──母牛和牠的小牛,還有植物、岩塊等等,它們都依自己的屬性井然地守著自我。造物主在安排著這一切,讓所有這些不管是有機物、無機物,也不論是生物、無生物,只要是有緣分的,都能恰如其分地來走這一遭,來演這一回。
宋 佚名《平疇呼犢》。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提供。(公有領域)
(大紀元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