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69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8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誦經的唱曲
誦經、唱詩、唱歌、吟詩、讀文
將經文(詞)譜上音符(曲)而用唱的方式被稱為誦經。廣義而言,只要是「念、吟、詠、白話」都可算是誦經,並非「唱」才叫誦經,在許多宗教中也有此作為。
加入曲調(唱韻)其只要還是增加壇場的「氛圍」和經文中的「意境」。道教在科儀的行持上亦免不了要誦經,其所流傳下來的唱韻頗多,其中保存較完整的當屬全真派的唱韻(俗稱全真正韻)共計63曲,其曲目分為陰陽韻,分別用於「吉慶」和「幽喪」科道場。
據東華大學梁恩誠老師研究:民國38年吳兆東先生來台時帶來了《清微福州正韻》並在台傳習、傳唱頗廣,其唱曲與台灣的「民間音樂」或「戲曲音樂」並無太大的關連。至今因資訊暢通,在台灣則有為數不少的愛好者收集了其他相關的道教音樂,例如:
上海道樂19曲、
天師府早晚課14曲、
武當道樂9曲、
龍虎山道樂16曲、
洞經古樂24曲、
茅山道樂16曲、
蓬萊仙韻9曲、
蘇州道樂7曲、
仙樂16曲、
福州道樂16曲等等。
這些道樂有些聽起來莊嚴神聖、有些清幽無為或是驚嘆悲憫,但是有些現在人或許不一定喜歡聽這些的曲目哦!畢竟,誦經給人的印象是莊嚴的、嚴肅的,另一方面有些的感覺卻是單調、悶、沈、慢,慢條斯理的不知所云?甚至是苦澀難懂而難以「產生共鳴」!相對於基督教的「唱詩」卻比較能感受到「情境飄揚」並且具活撥性、生活化而較有觸動之感!
來源: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