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5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學與生活] 疫情之時,以色列的故事提醒我們,要一直充满「希望」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7-28 01:18:5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疫情之時,以色列的故事提醒我們,要一直充满「希望」

當我們以為以色列第三次全國封鎖,總算要如期地結束時,政府突然又決定再延長十天時間封鎖。(本篇原文為1月份)

在這一個多月時間的裡,多少以色列的老人無法見到自己的家人,每日只能活在對病毒的恐懼和孤獨中;

又有多少孩子不能感受戶外那冬日的陽光,雨後空氣中土壤的味道。



以色列的疫苗,注射在快馬加鞭地進行著,似乎人們很快就能擁抱自己的家人,品嘗餐廳的佳餚,一起哭一起笑…

那些將來的美好畫面,支撐著我們渡過各樣的艱苦歲月。

希望,是多麼珍貴的一樣東西啊。

若是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兩千年以來猶太人的特性,可能我會用希望一詞。

經過驅逐、流亡、逼迫、屠殺,猶太人從未放棄過「重回錫安」的夢想。

他們每日三次面向耶路撒冷禱告,等待著那應許的歸回。

這希望使猶太人持守著信仰,即便是毒氣彌漫的死亡集中營裡,仍然向遠方眺望。

這希望,預備著他們的心,打磨著他們的手,夢中盡是神所應許的那塊美地。

150多年前,一幫猶太年輕人離開歐洲穩定的生活,來到了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

這地貧瘠荒涼,一眼望去滿是沼澤和沙漠,還有那虎視眈眈的阿拉伯人。

於是他們平生第一次,將手放在犁頭之上,學習開拖拉機,尋找水源,栽種莊稼,擠牛奶,騎著馬,隨時應對周圍阿拉伯人的攻擊。

雖然瘧疾肆掠,缺水少糧,生命也時刻在危險之中,

但他們卻在辛苦勞作的田間,跳起了舞,唱起了歌。

許多移居這地的先驅們,都不到20歲

在他們之後,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從各處回歸。

至終以色列國奇蹟般地在這地復國,這裡也成世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年輕人們所建的第一所學校,是所農業學校,叫做「米科威以色列」,意為以色列的希望(耶利米書14:8)。

「米科威以色列」- 以色列的希望農業學校舊照

他們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叫做「佩塔賀提科瓦」,意為希望的門(何西阿書2:15)。

而被他們吟唱千萬遍的歌曲,後來成了以色列的國歌- 「哈提科瓦」,就是希望的意思。

那時代的一位拉比 亞伯拉罕•賀師寫道

「外邦人有偶像,而以色列有應許。

我們沒有像可以去拜,我們有的只有希望。」

應許是神給予的,而心中不變的希望,則是我們信心的回應。

憑著希望回歸到應許之地的猶太人,應當提醒著你我,我們所信託的是誰。

當絕望升起,心思渾濁,異象模糊之時,希望會依然維持著我們。

而當我們也在希望中生活,或許,就像以色列,我們也會給周圍迷茫的人們帶來希望。

「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垂聽我。」彌7:7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8 22:3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