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從扯淡到鬼扯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8-7 02:24: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從扯淡到鬼扯蛋/波新聞

波新聞 2021/08/06 09:16

波新聞-戴貴立/ 專題

     農曆七月,即將在八月八日父親節當天,初一登場,民俗謂鬼門關大開。此刻把忽悠、胡扯這個詞,和鬼扯,扯蛋連結在一起,倒是值得探討它的起源。有陳姓友人說,扯蛋還是扯談?其實正確說法是扯淡。

   扯淡是中國民間文化的經典造詞,根據地域不同有各種叫法。比如:白呼,忽悠,夸白等,又因為各地的文化差異,很難給予準確的定義,只能求大同定義為:沒有根據的閒扯、沒事幹胡說八道。

   扯淡一詞出現在明朝,本意是淡化,比較濃的東西,一扯開就淡了。經過後人附會演變,就有了閒扯、胡說、不相干的意思。

   至於扯蛋一詞,是當今一般民間惡搞而成的,扯淡一詞在西遊記等明代通俗小說中出現,下層社會用語,成為書面語的歷史並不長。扯蛋既然是民間俚語,市井之言,由扯淡演變而來,於是兩者並存。後被五四文人借用,嫌蛋字不雅,有隱指男人襠下的器官,便自行把蛋字改成了淡字,以示清高,這個說法也有可能。

   扯淡英文名:attenuate,或是nonsense,talk nonsense,bullshit。最早出處是《萬曆野獲編》。語法上屬於謂語,詞性帶有貶義。日文:「冗談」jyoudann,發音與漢語扯淡相似,意思為開玩笑、笑話、戲言,英語同義詞為joke。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杭人又有諱本語而巧為俏語者言胡說曰扯淡。」《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我想當初佛爺,也是扯淡!」《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卜誠道:「沒得扯淡!就算你相與老爺,你到底不是個老爺!」

   明紀振倫《三桂聯芳記·征途》:「思量做這官兒,真箇叫做扯淡,一連餓了三日,不嘗半口湯飯。」

   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四回:「但不可空過,也要扯淡幾句。」

   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無事消閒扯淡,就中滋味酸甜。」

   清趙慶?《香銷酒醒曲·雨窗排悶》:「西風裏,這扯淡的芭蕉惹是非。」

   民國時代魯迅《書信集·致增田涉》:「所謂扯淡一詞,實較難譯。也就是沒有可說而又強要說,既無幫閒的才能,又要做幫閒的事之類。」

繼續說淡字,淡本來應該是指味道,比如說「這水太淡」,扯字跟淡字,無論如何也不易排到一塊。但如今既並用成詞,則必有其來歷。

   網際網路上有一些說法,不夠嚴謹。在古籍電子庫當中檢索,在明清小說中此二字的用例比比皆是,本詞條第一部分所列的幾個例子都是17至18世紀的中國作家所使用的扯淡一詞。相反,扯蛋這種粗俗的稱呼,倒有可能同音借用,或是錯別字形成,至於是不是民間後來的附會和惡搞,還要更多資料來分析。

   在《論扯淡》里,有一句結論:在我們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徵之一就是太多的人沒事在扯淡。雖說扯淡無處不在,卻沒有一種學說,一個理論來剖析他。他的主旨不在於提供一個理論模型來解析扯淡,而是探討現今社會何以充斥著言不由衷的扯淡。

   作者還以哲學的辨證方式,開宗明義地區別了扯淡與說謊。扯淡不是說謊,卻是真理最大的敵人。因為說謊的人知道何者為真,卻講的是假話。而扯淡的人既不關心何者為真,也不關心何者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這種認為無論事實真相如何都沒有差別的態度,就是扯淡的本質。

   政客,演藝人員,官員常常在媒體面前靠扯淡來搪塞、敷衍、扭曲、誤導,成為權宜或是脫身之計,可是媒體不願批判這種「主流」現象,由此可以看出社會亂象,人心的墮落。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9 12:1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