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9-4
- 最後登錄
- 2025-5-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4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21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平三藩時吳三桂到底有多生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2021/08/31 來源:角度歷史觀短視頻
康熙十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以及靖南王耿精忠先後宣布撤藩,迫於朝廷的壓力,吳三桂也被迫提請撤藩。年輕的康熙皇帝,不明白其中的奧妙,結果倉促之間居然同時撤換三藩,於是吳三桂立排眾議反了朝廷。
史書記載,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而後又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甚至還抬出了興明討虜的口號。一時之間,整個天下動盪不安,就連原本想要回歸遼東的尚可喜,也架不住天下大事,讓廣東也成為了禍亂之源。
這場大戰打的非常慘烈,幾乎顛覆了大清王朝,雖然各路電視劇中,康熙鎮定自若,並且最終打垮了吳三桂。但其實,從歷史記載來看,吳三桂此人遠超過當時的康熙,在戰場上更是讓人頭皮發麻。那麼讓我們放下戰爭的結果,回到當年的歷史中,再看一下當年真實的三藩之亂戰場。
整件事情開始於康熙十二年,其實這也是一次偶然事件,當時平南王尚可喜,感覺自己身體不知,於是想要請求歸老遼東。結果,康熙皇帝以此為藉口逼迫對方移藩,並且順勢對靖南王以及平西王進行削藩。
這個舉動極大的刺激了吳三桂,雖然像尚可喜等人不敢反抗,但吳三桂堅決認為,康熙下了狠心,是要將他們逼上絕路,於是正式打響了反叛的戰爭。
的確,在影視作品中,雲南巡撫朱國治曾經罵過吳三桂,說吳三桂顛三倒四,而且如今四海昇平,他的戰爭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當年吳三桂殺了朱國治祭旗,然後又提出了復興明朝的口號,的確驚起了滔天大浪,而且有很多人隨之附和。
剛剛起義的時候,因為吳三桂管理了雲南十四年,所以整個雲南立刻跟隨起義。緊接著,吳三桂的部隊陳勝拿下了貴州全省,進而又盯上了湖南。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居然沒有受到任何強烈的阻礙。
隨後,靖南王平南王也跟隨吳三桂造反,一時之間,四川,廣西,甚至連陝西王輔臣和河北蔡祿等人都表示擁護。從戰爭一開始,吳三桂就已經占據了南方的大片江山,而且北方還有一個王輔臣手握重兵,大清王朝開局就面臨地獄難度。
緊接著,在康熙十三年,吳三桂率領重兵攻打岳州,於是著名的岳州大戰爆發。由於吳三桂激起了清朝主力的反擊,所以這一場大戰打的十分艱難,雙方僵持了整整兩年時間。
一直到康熙十五年,整個戰場局勢才發生改變,但這也不能全怪吳三桂戰鬥力。因為,康熙皇帝一面與吳三桂作戰,另一面利用政治手段孤立吳三桂,於是,在這一年六月份,王輔臣居然投降了,然後十月份,耿精忠居然又歸了清朝。再到第二年五月,就連之前喊的最凶的尚之信也歸了清朝。
因此,在這一年時間裡,吳三桂的戰爭還沒有結束,抬頭望去居然只剩下了自己一個人,對此我們也不得不評價,康熙皇帝的政治手段的確高超。
眼見自己危機重重,吳三桂立刻做出改變,他先是準備由秦蜀進攻,扭轉戰局,結果戰略失敗,又遭到了清朝名將圖海的反擊,吳三桂處處受制。後來又為了救援長沙,結果又與清軍進行血戰,到康熙十六年時,吳三桂的進攻策略全部失敗,只剩下了一個死守岳州和長沙的最低目標。
其實,這時候的吳三桂已經垂垂老矣,反看康熙那邊,對方擁有名將圖海,而且還有一個更加可怕的周培公,手底下還有明珠與索額圖,再加上其他的各路反叛勢力全部投降,吳三桂此時基本上就是一個被放在油鍋里的青蛙,就差水沸騰的那一刻了。
在很多歷史記載中,吳三桂曾經恐懼也有過絕望,周圍的人也慢慢的離他遠去。但是,這個老人雖然人品不行,畢竟還是當年震驚天下的大將,他又做出了一個大改變。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登壇稱帝,改國號為周,自稱昭武皇帝。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吳三桂登基稱帝是一種落寞之餘的自嘲,但其實結合當時的戰場來看,吳三桂此舉還是有很深的政治和軍事意義。
在登基稱帝以後,吳三桂極大的鼓勵了軍心和士氣,原本開始頹廢的雲南部隊又開始爆發驚人戰鬥力,而且更加讓人驚嘆的是,據說,在戰爭後期,吳三桂這個老人居然親自拿著刀衝上了戰前。
史書記載,在十七年六月,吳三桂親自點兵,並且任命大將馬寶,帶五萬大軍南下,全力進攻永興。這一場大戰極大的顛覆了清軍的認知,眼看著已經頹廢的大周軍,居然又反殺了清軍,連續兩場大戰,把清軍打得落荒而逃。
在文獻中有記載,吳三桂此戰斬殺敵方都統和護軍兩人,而且消滅敵軍半數以上。之後又大敗對方前鋒統領,斬殺副統領。緊接著又一往無前,奪取清軍河外營地,又導致清軍河南岸失守,將清軍逼回廣東。
之後,吳三桂又親自率領部隊對廣東廣西大規模進攻,這一次軍隊人數達到十萬,而且多次進入兩廣地區,清軍幾乎崩潰。在付出了數倍的代價後,廣西幾乎落入周軍手中。
不過,戰場的勝利並不能改變歷史的走向,吳三桂其實和當年的朱棣是一樣的,他們可以在戰場上贏無數次,但只要輸一次就會土崩瓦解,而且地方敵全國,只能是越打越少。
當然,對於吳三桂來說,戰場上的困局還不是大師,但是在勝利的過程中,他的皇后駕崩,吳三桂因此精神受挫,數日不食。緊接著,又因為天氣炎熱,吳三桂的肝火過盛,結果自身也染了怪病,並且一直無法調理。
不過,到康熙十七年八月,吳三桂可謂真正打斷了八旗兵的脊樑。因為,開戰以來,八旗軍根本無法與之較量,有學者進行統計,吳三桂的軍隊連續斬殺了清朝四十一位八旗軍將領,而且這還不包括漢軍將領,可見他的軍威有多麼浩大。
當然,我們也得承認一點,八旗軍其實作戰能力還不如漢軍部隊,但即使如此,他們也都被吳三桂打的屁股尿流。
然而,正如上文所說,吳三桂已經支撐不下去了,在康熙十七年的時候,他已經六十七歲了,又因為妻子離去,再加上身體得怪病,他最終死於八月十八日。這場戰爭沒能看到盡頭,但這位大周皇帝已經駕鶴西去。
歷史到了這裡,基本上就可以畫上句號了,因為真正支撐周國軍隊的人是吳三桂,如今這位老人倒下了,戰爭已經沒有了懸念。
沒過多久,吳三桂去世的消息傳了出來,吳三桂的軍隊立刻土崩瓦解,沒過多久三藩之亂就被平定了。
不過,吳三桂雖然已死,但回顧這場真實的戰爭,我們真的還能調侃吳三桂的無能嗎?恐怕還真不能這麼說。當年那場大戰打的極為慘烈,吳三桂幾乎顛覆天下,但由於其人品太差,最終走向窮途末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