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5-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911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01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乾隆年間的世界 大帝與兩女皇愛恨糾結 普魯士崛起
2021/09/05 來源:超哥侃古今
今夫德,列國分治,無所統紀,為法所役,有若奴隸,普人發憤興學練兵,遂蹶強法,霸中原也。——梁啓超《論不變法之害》
諸位看官,任公的這篇《論變法之害》小子已經引用過多次,以後的文章還會繼續引用。任公的《論不變法之害》,第二段可謂肝髓、心要。前半段陳述了不變法之國亡國之慘。後半段則鼓吹變法國的由強轉弱。任公當時年僅二十三歲。一篇雄文論盡天下大勢。鼓舞了天下士子。也打動了光緒皇帝。由此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
然而二十郎當歲的年紀,正是鼓吹有餘,實操不足的年齡。這第二段中通篇用了誇張排比的手法,將許多國家的衰亡簡單歸為保守不變。而變法優勝國,則只有俄德日三國。這三國的特點都在於國勢由弱到強。但更主要的是,三國君主的皇權都是不斷加強。任公當時作文,不僅是給士子們看的,更主要的是想給年輕的皇帝看。所以一弒一摒君上的英吉利不能講。扯旗單幹的美利堅不能講,更不要說動不動就把國王皇帝拉下馬的法蘭西。就連依靠紅衫軍勢力統一的義大利也講不得。變法必須自上而下,皇帝必須乾綱獨斷。這是維新派定的基本調子。萬幸戊戌變法最終失敗。否則中國差不多就是一戰德奧土哈四大帝國的下場。光變皮子不變瓤顯然不行。康有為一直認識不到這一點。任公則隨時代變化主張一直變化,這是任公過人處。
開明專制,加強君權這條路放在20世紀肯定行不通,要栽跟頭。但是放在18世紀還是很有市場。事實上西方史學家將康熙也算作了開明專制的君主。但是兩百年前有搞頭的東西,放到兩百年以後肯定不行。這其中的具體原因小子以後有時間為大家分析。單說17、18世紀,各大開明專制國都嘗到了甜頭。清朝有賦法、役法千年之變。德國幾代腓特烈變革兵法,推行義務教育。至於俄國彼得、葉卡捷琳娜變法。更不用說了。
各國變法,普魯士起步最晚,然成果最大。普魯士成立王國,已經到了18世紀初,康熙四十年。而其真正發展則要推到乾隆年間,然而普魯士之變法大業真正展開,卻要歸功到腓特烈.威廉一世身上。這位國王被歐洲各國稱為軍曹國王和乞丐國王。這兩大稱號正好對應他的兩大變法,軍曹變法正是說他推行義務兵役制,強兵主義。然而他之所以被譏為乞丐國王卻不是因為他窮兵黷武。而是他勒緊褲腰帶辦教育。在全國推行義務教育。有這樣的乞丐國王,國家想不富強都難。而其子腓特烈二世長袖善舞,長於外交。縱橫歐洲列強之間,使得歐洲各國開始重視普魯士。以至於其去世後,得到了大帝的美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