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3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化壇
道教齋醮儀式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稱化境。化指幻化,壇指醮壇。化壇就是在齋醮儀式中將壇場幻化為瑤壇仙境的神仙世界。化壇是科儀中相續的兩個程式。化壇指道士將舉行齋醮的壇場幻化為瑤壇仙境、神仙世界;化壇可以作為一種儀式元被包含在其他儀式體之中,也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科儀。
明《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三“瑤壇化境法”稱:“望瑤壇三級、皆五色彩雲圍繞,華幡旌幢皆天神所執。師運靈寶洞光真炁,自頂而出,上接元始百寶光明。敕元始殿前太混總監大將軍,變化凡境為鬱羅蕭台、兆誦玉章。須臾,地化碧玉、金碧崢嶸,天風振響,琳琅自鳴、獅子白鶴、鳳凰麒麟,飛翔悲鳴,恍若始青天上。”早期道教的儀式並無化壇的內容。但是,魏晉南北朝時儀式中就已有了存思幻化的細節安排。
道士幻覺壇場已是百靈眾真交會的所在,只是這樣的幻化僅僅是依靠高功的祈願啟白。而南宋時期的科儀就要求高功法師作大量存思幻化,稱“面天門,上香,存天門有素車白馬,千乘萬騎,十方各有天尊大神大將軍,浮空而來,鑒觀修奉,面天門口奏,依式揚幡。化建壇立幡之所為太溟水府之宮,淨瑩無翳,上結寶蓋,如芝幢,日月流光,照透水府。內化一大旌幢,四畔靈風鼓蕩,直接蓋上。存一似蓮花于水之中,芬馥無盡,上有金光祥雲,梵氣周回,首腳花幡,風散十方,如細雨密霧,青玄上帝居蓋之下,手持枝水,隨幡灑布,作法雨祥雲,升接陰魂,並赴幡下,以伺開壇,朝禮上帝,受化更生”。
南宋時編成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有《宣表捲簾》一節,內稱:“法師存金闕寥陽殿內,隱隱群真,侍衛元始,星斗飛芒,龍燈鳳燭,並在簾裡,惟遙迎而已。
南宋時編成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和《上清靈寶大法》等都有儀式中“存思玄妙"和“開啟變壇”的化壇內容。在開啟時,法師三拜伏地,存思“元始天尊坐於五色獅子之座”,密祝降真變壇之意、或者兩手掐玉清訣。“元始面前有一寶珠,去地五丈、九芒注射。忽然,此珠豁開。見天地廓清、無浮翳,無襖塵,惟見長京山在空玄中。祥風慶雲、景象融和、三光煥耀、四氣朗清、天樂和鳴、神燈交煥”。“所築三層之壇化為天京山、不在地面。太上三尊坐玉京山中,右虎左龍、幹乘萬騎。群真眾聖,環侍周匝。五帝兵馬及天地飛仙神仙。真人神人。日月星宿、河海嶽瀆等兵馬。各衣其衣,來朝左右,各守其坐立之處。”或者“存天門有素車白馬,千乘萬騎。十方各有天真大神大將軍,浮空而來,鑒觀修奉,”
化壇主要是依靠法師的存思,但是。儀式中也有眾班首齊贊仙境而造成醮壇幻化的氣氛的,也有以化符作為化壇的方式,外現法師的存思內容。《上清靈寶大法》的“符簡軌範品”收有與化壇有關的符簡、如“郁羅蕭台符”、“玉山上京符”、“二華離便符”等等。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