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5-5-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47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173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金瓜石勸濟堂有三寶 神明指引採草製丹丸具傳奇色彩
聯合新聞網 2021/09/12 08:48
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勸濟堂是當地4里民眾信仰中心,到訪遊客多對勸濟堂巨大關公銅像印象深刻。勸濟堂歷史悠久,關公銅像、石柱和金面關聖帝君神像被稱為「鎮堂三寶」。當地耆老奉神尊指引尋覓青草製作的「丹丸」,則是早年礦工家庭保健良方。
金瓜石勸濟堂創於清朝光緒年間,又稱祈堂,民國40年到60年代歷經多次整修。關聖帝君銅像在民國80年安座,被視為金瓜石地區守護神。銅像重25公噸,高35台尺,左手拿的「春秋」其實是5台尺高的巨冊。
勸濟堂內有不少台灣民俗工藝大師黃龜理壯年期作品,內殿一對花鳥人像石柱堪稱代表作。廟方設置壓克力板防護,防止意外毀損,但也相對無法讓遊客近距離端詳。
金面關聖帝君安座在勸濟堂2樓,相傳是民初由唐山分靈而來,歷史久遠,意義不凡,列名鎮堂三寶。
勸濟堂總幹事林欽隆說,早年醫療資源較不普及,先民遭遇急難病痛也會求神問卜。廟方製作的青草劑丹丸,成為調理在地民眾身心的良方。
勸濟堂丹方是由東北角採來的多種青草調製,3年前庫存不足時,廟方特別舉辦「青草祭」,由神輦指引到山區採草,帶回清洗後剁細、曬乾,再做成丹丸。
瑞芳文史工作者林文清說,隨著台灣醫療資源提升,勸濟堂不再擔負多功能角色。青草祭活動強調傳承百年民俗文化,不再強調醫療效果。信徒想要取得丹丸得向神明擲筊請示,可當作茶飲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