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常識普及之道香
道教是中國土生的宗教。在宗教軌儀中,供奉神靈時,要求有香、花、燈、火、果五種供奉。五種供物,以表示天地造化,萬物相生相剋之理,以合神明之道。
五行:
金:用銅鐵成錠,貼金箔代替。
木:即香,用香刻成假山。
水:即淨水,用淨盂盛之。
火:即燈。
土:黃土取方一塊。
道教稱香有太真天香八種:道香、德香、無為香、自然香、清淨香、妙洞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 寧全真曰:
「道香者,心香清香也。德香者,神也。無為者,意也。清淨者,身也。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達上清也。洗身無塵,他慮澄清。曰自然者,神不散亂,以意役神。心專精事,穹蒼如近君,凡身不犯諱。四香和合,以歸圓象,何慮祈福不應。妙洞者,運神朝奏三天金闕也。靈寶慧者,心定神全,存念感格三界,萬靈臨軒,即是超三界外,存神玉京,運神會道,不可闕一,即招八方正真生氣,靈寶慧光,即此道也。以應前四福應於一身,以香焚火者,道德無為之純誠也。以火焚香者,誠發於心也。」
道教在齋醮儀式中,將燒香行為都規定了名相,其意義是十分深刻的。
祭祀燒香始於何時尚無確切的考證。但據文獻記載,至少西周時已有燒香的習俗了。古人重祭祀,考慮到神明高高在上,如何能夠享受到人間的祭品呢?根據「火性炎上」的原理,他們認為通過火的焚燒,氣味隨煙向上,神明就能享受到祭品的美味,於是很早就有了「燔柴」的祭祀方式。燒香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而來的。
祭祀重燒香,也是對先民祭祀文化的繼承。如道教科儀中就非常重視上香,且有大量的「臣香文」,對香有很多讚美之詞,如「夫香者,蘭林上品,海窟靈根,其為本也則至大至剛,其為用也則有情有性」;「夫香者,鍾靈海島,植本壺丘,根株堅秀,歷歲月以維長,氣味芬芳,超桂蘭而擅美」等等。
燒香的意義,有以下幾點(以道教為例):
1.供養諸神。香雲繚繞,騰空而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岳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等三界諸神。
2.傳誠達信。道是要用心去學的,而心意要借香菸來表達。所謂「香自誠心起,煙從信里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祝香咒》)
3.召亡返魂。做幽事道場時,通過焚香攝召亡魂。有「一炷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歸」之說。全真儀範中就有「一炷返魂香」。
4.清靜身心。《受持諸品咒》中有「上香時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靜」的說法。
5.辟穢除邪。由於香菸有芳香空氣,能起殺滅病菌的作用,故古來就用作「空氣清新劑」,有瘟疫之時作為「空氣消毒劑」而大派用場。廣東至今仍有地方保留著每年舞「火龍」的習俗,就是為了紀念百餘年前一場瘟疫中有位道人教他們用乾草紮成長長的草龍,上面插滿香,點燃後圍著整個村子繞幾圈,及時遏制了瘟疫蔓延的功績。據推測,可能是香中含有的硫磺殺滅了空氣中的病毒,所以才有此神效。
6.與人祈福。《玄門朝科》中都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觀頤自樂,御履相歡……的諸多說法,可見燒香功德,於己於人,善莫大矣。
綜上所述,祭祀燒香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神、人、鬼三者溝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中介。通過燒香,人才能與神、與鬼都結下善緣。因此說:「九天之上,惟道獨尊,萬法之中,焚香為先。」
來源:捌零小說匯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