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4-11-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9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11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0206選擇權大屠殺事件【編輯專欄】
民眾網 2021/09/19 08:00
2018年2月6日,台灣期貨市場發生了市場價格異常的狀況,造成選擇權保證金的風險指標出現嚴重偏誤(bias),因此期貨商瘋狂地斷頭平倉,導致市場違約金額高達新台幣13億元,擔任賣方投資人的損失估計超過40億元。台北市朱姓男子為該事件的受害者之一,朱男以自己與兩名子女的名義開戶操作,卻在當日被期貨商強制平倉而慘賠2億3千萬元。朱男認為期貨商與期貨禿鷹集團勾結,因此對期貨商提出告訴,台北地檢署收案後進行調查,認為期貨商與男子間均簽訂有期貨交易契約,期貨商乃是作出合於契約的行為,並無刑事不法,是以作出不起訴處分。朱男不服判決結果,對高檢署提出再議,但高檢署也認為調查合理,駁回再議。
在事件回顧前,筆者想先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來對「期貨」以及「選擇權」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歷史上第一位哲學家泰利斯(Thales of Miletus),在西方歷史中被認為是第一個使用期貨選擇權的人。泰利斯,是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幾何學家、天文學家,同時還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留下名字的思想家。根據希羅多德(Herodotus)的《歷史》(The Histories)記載,泰利斯準確地預測了西元前585年5月28日發生的日全蝕,他還能夠藉由估算船隻離岸邊的距離解釋尼羅河(Nile)氾濫的原因,而且還能從金字塔的陰影計算出金字塔的高度,泰利斯拒絕用超自然因素來解釋自然現象,對於科學研究影響深遠,因此被後人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
關於泰利斯有許多有趣的軼聞,其中一則出自於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政治學》(Politics)。早年的泰利斯因為把金錢和時間全都投入到旅遊以及哲學上,一旦有錢就花掉的行為,讓當時的人們指責哲學家是沒用且賺不到錢的窮人。但泰利斯憑藉著自己的天文學知識,提前預測到了來年的橄欖大豐收,因此他以極低的成本在米利都(Miletus)和開俄斯島(Chios)取得橄欖榨油設備的使用權,到了橄欖收穫季節來臨時,透過租借橄欖榨油設備賺取出租費而獲得了大量的利潤,向世人證明「只要哲學家願意很容易就能致富,只不過這並不是哲學家所追求的。」
這個小故事的總結跟哲學家有沒有關係,這邊先不多著墨,但從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期權的運用可以帶來龐大的獲利,反之,假如泰利斯當時的預測是錯的,那他所付出的設備費用就成為了他的成本虧損。期權在看對方向時能夠透過槓桿將獲利提高,但同時風險也會放大,與泰利斯的龐大獲利故事相對的正是這場「0206選擇權大屠殺事件」。
時間回到2018年的2月6日,在台灣期貨市場開盤前,美國道瓊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Index ,DJI)重挫逾千點,台股的現貨市場在當日開盤就暴跌了542點,因為市場價格異常的緣故,導致選擇權保證金的風險指標在計算上代入了異常的價格,風險指標有了嚴重的偏誤,但期貨商又更進一步的利用了這錯誤的風險指標瘋狂斷頭強制平倉,數十檔的價外選擇權買權及賣權同時漲停,被強制平倉的投資人慘賠,違約金高達新台幣13億元創下了不堪的歷史最高紀錄,且在選擇權交易上擔任賣方的投資人損失估計超過新台幣40億元。根據投保中心當時的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2月23日,前往投保中心申請調處的案例多達34件,對於期貨商這樣的處置方式是否合理,2018年2月27日期貨公會主管僅表示:「基於個資法的規定,券商無法提供交易資料,就算是公會也拿不到資料,因此,期貨各期貨商處置結果可能不同,至於合不合理則是無法回答。」
圖片說明: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第五、六屆理事長糜以雍
2019年3月7日,金管會表示,0206大屠殺事件發生後,證期局花了很多工夫去了解情況,並針對各家期貨商的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等作業進行查核,是否有違反法令及缺失需要改進,最後整理出9項主要缺失事項,並對有違反法令及缺失的17家期貨商處以罰鍰。而對於造成0206大屠殺事件的元凶,金管會歸因於美股下跌影響,台股終場重挫逾500點,交易人保證金不足。賣出賣權的異常(做空),垂直價差單組合的異常,SPAN 極端涵蓋損失率保證的異常,不分商品屬性整戶沖銷,都是錯誤的風險指標與期貨商以市價沖銷所造成。金管會、期交所都已經證實,現貨9:00開盤前,巨幅失衡是期貨商風險指標及市價沖銷所導致的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有關市價沖銷的巨大風險及瞬間巨幅波動導致價格不公正,皆早有交易實務之證實,期交所、金管會未能即時反應,恐為而導致0206選擇權大屠殺因素之一。
許多衍生性金融商品被設計出來的本意,事實上是為了讓市場投資人能夠藉由衍生性金融商品來規避可能的金融風險,然而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槓桿加倍效果對於這起事件的受害者們帶來的卻是從天堂跌落至地獄般的毀滅。該事件有諸多的爭議至今仍未能解決,其中個案的瑕疵也仍被討論著,台灣的資本市場邁向成熟之路也仍然有著好一段路要前進,不過在現今人們對於財務管理的知識普遍提升下,加上主管機關的制度檢討及改進,相信所謂的「成熟」並非遙不可及。
文/財經編輯范哲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