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蜀錦:歷史最為悠久的中國織錦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9-20 15:43: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蜀錦:歷史最為悠久的中國織錦

2021/09/20 來源:讀者報
濯錦江邊兩岸花,

春風吹浪正淘紗。

女郎剪下鴛鴦錦,

將向中流定晚霞。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詩,他用含蓄而又優美的詩歌語言,生動描繪了當年濯錦江邊女郎濯錦的動人情態。詩人的本意,不過寓目寫景,借景寓情而已,但卻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和層面,反映出當時蜀錦生產的面貌以及蜀地「女工之業,覆衣天下」興旺發達的繁榮景象。




△清代成都

蜀錦主要指成都織造的花錦,具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秦統一巴蜀後,即在成都城南筑錦官城,並設置錦官專門管理織錦生產。這足以說明,至遲在秦惠文王執政時期,蜀地織錦已有相當規模,堪與河南襄邑並駕齊驅了。

兩漢三國,中原戰亂頻仍,烽煙不息,而西蜀卻依然「殷盛豐樂」,蜀錦生產因之愈益興盛。到了唐代,四川絲織業在原來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絲織物產地幾乎遍及全川,產量也蒸蒸日上,行銷一時,盛極一時。


△漢代雙魚紋錦

山謙之《丹陽記》謂「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因此,作為蜀錦生產中心的成都,歷代向有「錦城」之稱。《益州記》曰:「錦城在益州南,笮橋東,流江南岸,皆蜀時故錦官處也,號錦里,城墉猶在。」由此可見,錦城之名古已有之。



但據趙卞《成都古今記》說「孟蜀後主於成都城上遍種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錦繡,高下相照,因名錦城」。張唐英《蜀檮機》也說,「昶於城上盡種芙蓉,九月間盛開,望之皆如錦繡,昶謂左右曰:『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此說成都之名錦城,似與蜀錦無關,但它卻是今日所謂「芙蓉城」的真實憑據,成都之又名「蓉城」,即源於此。


△唐代天藍地牡丹錦

然而蜀後主孟昶是唐以後五代十國的人,他說「自古以蜀為錦城」,自古便有了錦城之名,所以這「自古」二字,似乎可上溯到秦漢時期,而他所讚嘆不已的錦城,也不僅僅只是那遍種芙蓉的古城。元人費著《蜀錦譜》曰:「蜀以錦擅名天下,故城名錦官,江名以濯。」錦官城是織錦作坊和織錦戶集中的地方,因此又名「錦里」,而當時進行錦緞貿易的集市則稱之為「錦市」。濯錦江即流江,亦即今日的錦江,在成都城南。《方輿紀要卷六十七》謂「張儀、張若守成都,周回十二里,更於夷里橋(亦曰笮橋)南立錦官。錦官者,猶合浦之珠官也。今城南名錦官城,蓋舊時城四面皆有軍營壘舍也」。李膺《益州記》也說「益州城,張儀所築。錦城在州南,蜀故宮,號錦里」。杜工部亦有「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詩句留傳於世,可見錦官城之名由來已久。秦漢時便已家喻戶曉了。




△元代紅地彩條紋錦

蜀錦興於漢而盛於唐,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我國絲綢發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揚雄《蜀都賦》曰:「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爾乃其人,自造奇錦。發文揚采,轉代無窮。」由此可見,成都織錦漢時已初具規模,技藝也已達到很高水平。《蜀中廣記》引諸葛軍令曰:「軍中之需,全藉於錦」。三國時候,三足鼎立,連年用兵,川蜀的軍政費用,幾乎全靠錦緞貿易維持,當時蜀錦產量之大,行銷之廣,就可想而知。




△明代落花流水錦

漢唐以來,蜀錦在國內外一直享有盛名,在圖案、織機、牽經、染色等諸多方面均別具一格,從來都是川蜀對外物資交流的一宗主要產品。直到今天,在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人們仍把成都織錦稱之為「中國名貴的蜀江錦」,並認為蜀錦最能代表中國錦緞的特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來源:方志四川)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5 10: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