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8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神仙起居法 ── 書法養生也能讓人穩健高古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9-29 08:07: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神仙起居法 ── 書法養生也能讓人穩健高古

神仙起居法: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乾元年冬殘臘暮,華(陽)焦上人尊師處傳,楊凝式。

據上所示,此帖記載的是導引按摩之法,文甚平易,沒有多少玄奧之辭,其略顯神秘者則為「神仙」、「上人尊師」二詞,這也是一般人的心理狀態。有人根據「起居」的原意釋其為「早晚」,認為應當早上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各做一遍。但是根據「行住坐臥」、「晝夜無窮」等字句來看,此法可以隨時隨地練習,並不限於「早」和「晚」,以感到「心腹通快」為準,即若覺不適便可行之。更進一步說,即使沒有不適之感,也需要時常提攜,「勤而行之」,使之「生活化」,這是「神仙」作為定語的題內之義。


「神仙起居法」原為「華(陽)焦上人尊師處傳」,何時傳授不詳,但作品本身寫於後漢乾元年(948),楊凝式時年76歲。據史書記載,楊凝式為華陰人,生於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歷經數朝,「以壽考終」,享年85歲。

但從楊凝式的自號來看,癸巳人、楊虛白、希維居士、關西老農等變化不一,有佛有道,況且有道之士有時也稱為「上人」,「尊師」也可指稱道士。因此,僅從稱謂上尚不能真正確認「焦上人」的身份。不過,楊凝式早年登進士第,後歷仕多朝,並有太子太保、少傅、少師等高稱,從他至晚年仍稱其為「尊師」的情況來看,「焦上人」屬於當世「高士」應屬無疑。

「尊師」所傳可能不限於此「導引按摩」一法,但綜觀楊凝式一生,此法之用亦超出一養生方法,世人不當以其平實而自限。


導引按摩之法起源甚早,原為活潑人體內的氣血而作。從內容來看,「神仙起居法」與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和少林易筋經等多有聯繫,所不同者是它已被納入神仙方術體系,且已經世俗化、生活化和社會化。

考察丹道文化、理論和方法的演變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原始丹法比較古樸,而後世丹法比較繁雜,究其原因,當是堅持以「神全」為基本原則的結果。後世社會的精神質量普遍下降,如欲進入丹道修持程序,「築基」功夫必不可少,「儀禮性」的繁雜程序本質上就是「鍛鍊精神」的方法,其要仍在於「復歸於嬰兒」,做到簡單古樸。與社會上的以神仙信仰為中心的丹道文化不同,士大夫屬於高知階層,理解意會能力較強,若是道理簡明,行之有效,通過經驗交流,神仙方術的傳播和傳授還是廣受歡迎的。因此,「神仙起居法」雖不講「鉛汞」、「神氣」等常見性的丹道術語,但其精神要旨與丹道相通,故命之以「神仙起居法」。

「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按摩養生方法眾多,一般來說,只能起到輔助性作用。本法開始即強調「行住坐臥」,應有深意,即無論時間、地點、姿勢、狀態,都當有意識地加強練習,「不離這個」。脅與肚是人體五臟六腑的主要部位,手摩這些部位不僅能夠促其諧動,而且能夠使意下引,內外相合。具體按摩路線或曲或直,不必拘泥,但宜「抱神以靜」,久之「形將自正」。

「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開始按摩之後,氣血流動加速,新陳代謝加快,待熱感微汗出現,精神暢快之時,及時將雙手移至腹部下端,並緊扣其左右。

「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踞,占據;徹,通、透。上述動作著重於腹陰,接下來需要鍛鍊背陽。此時「踞之」使腰部以下不動,並以脊柱為軸,使用「暗勁」,從腰根處慢慢左右轉動,並逐漸帶動肩背部,以助陽氣暢通上達。此時需配合以「吸」、「提」動作,促使「水火相見」。然後雙手握拳,用拳背按摩以腎部為中心的腰背區域。


「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如果按摩腰背感到吃力,不能持久,可以讓身邊的人幫助按摩,達到鍛鍊效果。

「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上述方法,行之多多益善,以不廢行止為度。這樣日積月累,人體先後天功能逐漸強健,將為進一步地「神完氣足」奠定堅實基礎,此時若遇至人授以寶筏,則神仙可期。

「神仙起居法」因楊凝式而為世人所重,但多限於書壇。自宋代開始,楊凝式的書法就深受推重,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人對他評價甚高,如蘇東坡贊其書曰:「自顏、柳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採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汩沒者。」史載他「體雖蕞眇,而精神穎悟,富有文藻,大為時輩所推」。《宣和書譜》也說他「形貌寢侻,然精神矍然,腰大於身」。可見楊凝式的精神氣象已超越了自身的生理特徵,實有《莊子•德充符》之風。不過,史書又說他「時人以其縱誕,有『風子』之號焉」。

當然,他的「雅號」是有原因的,此可比之於魏晉嵇康等人。然而從人生的最後結局來看,楊凝式自然好於嵇康等人。至於這是否因為此時代的丹法已經成熟,非「清談」和「五石散」可比,至少在理論上存在著這種關聯性。

據傳楊凝式善於抵壁作書,當時洛陽城中大小寺院的牆壁上,大多都留有他的書跡。有趣的是,當今饒宗頤先生亦推崇抵壁之法。他在《論書十要》中認為:「書丹之法,在於抵壁,書者能執筆題壁作字,則任何榜書可運諸掌。」看來「養力之道」,其來有自矣。據說饒老在11歲時就已開始接觸道家之書、醫書和佛家之書,打坐方法來自於《因是子靜坐法》,腹式呼吸法則偏愛於藤田氏,因為有實際體驗,後來撰著《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也就順理成章。更為難得的是饒老的書法以吸取古人神氣為主,被稱為「心境書法」。


我們看到,饒老藝術展覽的命名亦是「心學」,從古意今情、通會之際、造化心源、象外環中、意在筆先、心羅萬象到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等等,皆在強調境由心出,一個很普通的字和景,經饒老之手,竟然不朽,此「心能轉物」之明證。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傳授的「神仙起居法」也是活潑潑的自然之法。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22: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