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之「功曹使者」
「功曹」,亦稱為功曹吏,在古代為人間的官吏名稱。此官職在西漢時期設立,當時為郡守、縣令的佐吏、幕僚,工作職責主要為職掌人事,負責考察記錄業績、協助處理選用人員等事,也可以評議政務。之後,每個朝代沿置此一官職,北齊以後多稱為功曹參軍,其權力在漢代時期最盛,而至宋代時廢除。[註1,2]
道教文化也融入「功曹」的概念,因此常聽聞「功曹使者」一詞,其全稱為「功曹玉文賫疏使者」,主要職責是監察世人功過、以及傳遞天上尊神的文書,更可分為四值功曹、奏事功曹…等等[註3]。
在道教的信仰系統,「四值功曹」相當於天界的值班神仙,其授命於金闕,主要職責爲錄簿及呈送《文牒關》等文件至金闕;分別為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四位神祉,其稱謂為值年功曹李丙、值月功曹黃承乙、值日功曹周登、以及值時功曹劉洪。「四值功曹」在台灣的廟宇雖不常見,但在中國的城隍廟則常被供奉。[註1]
而「奏事功曹」又稱為「三界奏事值符使」、「護表官吏」、或俗稱的「馬官」,其行跑於三界之間,主要職責是將齋醮科儀所呈現的眾多表文,代人們爲其傳遞給位在天京、地府、水國、陽間的三界神祉。此外,在《道藏》系統中的《召功曹符》,大部分都是在召「三界奏事值符使」,但在民間的道教文化,一般科儀較少用到《召功曹符》,多數是以紙製的《值符馬》替代。
道教進行醮壇科儀時,時常拜請「功曹使者」,甚至設置其神像、神位,用以恭請神祉降臨壇場,執行監察、捧送表文、記錄眾生功過之職權、以及協助法事之運作。「奏事功曹」在天界的官職雖小,但其責任重大,因而在醮壇科儀受到重視,並給與供奉。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所執行的醮典科儀,不但常在壇場上使用出自於《道藏》系統的《召功曹符》,更依據《道藏》系統所記載的「真武壇儀」,將大型的紙製「奏事功曹」依照五方位擺設[註4],於現今道教科儀的執法方式與壇場佈置,實屬少見!
參考資料:
[註1] 百度百科
[註2] 教育百科
[註3] 維基百科
[註4] 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科儀班講義
來源: 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