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家三清之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是公認的道教創始人,即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祖、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開皇末劫天尊。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道經記載,道祖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道祖常常分身降世,傳教度人,弘揚道法。
著有震古爍今的道教祖經--《道德經》五千餘言。
在道教宮觀「三清殿」,其塑像居左位,手執蒲扇。相傳老君居住在太清聖境。《西遊記》中,老君居「離恨天兜率宮」;《封神榜》中,則是「大羅天玄都洞八景宮」。
老君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道教相信道家哲人老子是老君的化身,度人無數,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君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
許多道教祖師都自稱得到老君顯靈的啟示與教誨,如漢朝的張道陵、南北朝的寇謙之等。唐朝皇室更尊奉老君為其始祖。
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神化格,道教奉為教祖。
據《史記》載,老子曾為中國周代守藏史,因見周德日衰,退隱西遊,不知所終。秦漢之際,黃老道德家推崇黃帝老子為先王聖哲,與儒家之堯舜周孔相仿。漢初關於老子的傳言不一,司馬遷作《史記》已不能確指。此後因黃老道的渲染,老子日漸神化,東漢楚王英、桓帝都曾仿佛教法式祀老子。
延熹八年(165),邊韶作《老子銘》說 :「世之好道者觸類而長之,以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因為有這種社會傳言作背景,五斗米道經書《老子想爾注》乃稱「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南北朝(420~589)時 ,南方道教崇三洞教主三清天尊,北方道教則崇老子神化之太上老君,在南朝道教所傳七部經教體系中,道德天尊所說洞神部經是《三皇經》,老君所說《道德經》是太玄部首經。唐太宗時焚禁《三皇經》,以《道德經》代之。高宗、玄宗又先後為老子加封尊號,推為宗室遠祖,並建太清宮專奉老子,儀規同於朝廷,而實為宗室祖廟,太上老君遂最終確定為太清境洞神教主,即道德天尊。東漢以後,老子化身故事很多,宋元時道士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集成其說。
《雲笈七籤》雲,「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故曰:吾生於無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長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出虛,出入杳冥。觀混沌之未判,視清濁之未分,步宇宙之曠野,歷品物之族群。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道教宮觀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須白髮老翁,手執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均設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為教祖,是日大多舉行祝誕聚會或祈福延壽道場。
(神話歷史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