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平等對待一切眾生
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國一位印第安酋長西雅圖曾經說過一句震撼世界的名言,他說:「地球不屬於我們,我們屬於地球;我們人類只是蜘蛛網中的一絲一縷罷了。」
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人類使用地球,但並不是擁有整個地球。因為在地球上,還有萬千的含識生靈、情與無情,也和我們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大家都是地球村的一分子,應該享有同樣的生存權,所以我們要給予尊重、愛護。
尊重生命,保護生態,這就是實踐環保,就是愛護地球;相對的,愛護地球,就要保護自然生態,就應尊重一切眾生生存的權利。
宇宙之中,不只是人有生命,青山綠水、花開花謝,乃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有生命。唯識家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大自然裡到處都有生命。時辰鐘錶,沒有我的用心、智慧去製造它,如何能成?所以時鐘裡有我的生命存在;一棟房屋,因為我的設計、監工才能成就,房屋中就有我的生命存在。
生命是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凡是能動的、活的、有用的,都有其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生命的價值就是慈愛,生命的意義就是珍惜。因此,一件衣服、一張桌椅、一架冷氣機、一輛汽車,只要你好好愛惜它,不隨便破壞,讓它多使用幾年,就是延續它的生命。
世間萬物都有生命,因此我們不能只是愛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愛惜他人的生命;因為世界如果沒有其他生命的存在,就沒有各種成就我們的因緣,「我」也就難以生存了。所以,為了讓自己能生存,我們要多多愛惜各種因緣,要與萬物建立「同體共生」的關係,要互尊互重、互助互成,如此才能在地球上共同存在。
「同體共生」是當今這個時代,也是這個世界最開明、最美好的思想。所謂「同體共生」,就是大家要「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就如人體的五官,要相互共生,才能共存。
遺憾的是,長久以來人類一向自認為是萬物之靈,以為人可以主宰一切,甚至自私的認為,地球上的一切生靈、資源,都是為了人類的需要而存在,因此恣意的消耗、浪費,盡情的掠奪、破壞,甚至無情的傷害生靈,殘殺生命。
我們看,現代人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或是海裡游的,無一不殺,無一不食。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使得許多珍奇動物面臨絕種的危機,間接也嚴重破壞生態的平衡。
另外,因為人類的貪婪和不重視環保,違反自然循環的準則,使得地球千瘡百孔,嚴重生病。例如幾十年來,台灣許多山坡地由於休閒需求及種植茶葉、果樹等而濫建、濫墾、濫伐,導致土石流,造成水庫及河川淤積大量泥沙。甚至由於濫採沙石,造成橋斷路危;濫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任意燃燒有毒廢料,以及廢棄物、工業廢水、核廢料、商業肥料等處理不當,造成空氣、水質、大地的汙染。
面對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生態逐漸失去平衡,地球已經受到遍體鱗傷的損害,此時人類應該如何自救呢?我想當務之急,就是人類要有所覺醒,要認知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它是虛空中的一個大宇宙,其中自然界的大地山河、森林草原、社會環境好壞,對我們的生存都有重要的關係。因此,我們要感謝各種因緣,我們要珍惜大眾的給予,我們要謙卑的尊重生命,我們要平等的對待一切眾生。
地球是萬物賴以維生的環境,也是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命,提供我們生存的一切條件;因為有了地球才得以生存,如果失去地球,人及一切眾生要安住在哪裡呢?所以當地球飽受摧殘,難以喘息的時候,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應該當仁不讓,全面做好環保,例如:重視生態保育,不亂殺生;植樹造林,不濫墾伐;保護水源,不亂倒垃圾;惜福愛物,做好資源回收等。
「惜福、惜緣、惜物、惜生」,這是佛教裡很美好的觀念,所謂「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為惜福」,這個道理用之於今日,就是愛護地球,就是注重環保,就是珍惜資源。我們唯有透過實踐,力行環保,從外在的生態環保做起,才能讓共生的地球青山常在、綠水常流;進而在人格精神上昇華、淨化,才能為後代子孫保留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人類也才有身心健康的未來。
(星雲法語)
|
|